第363章 363眼看他起朱楼(第4/5页)

荣林不知道制裁什么时候到来,但他懂得一句老话

居安思危。

只不过现在的日本人像是泡在二锅头里似的,所有的人都沉醉于自己是股神的美梦中,压根意识不到这一点。

不知道,阮文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

阮文听着荣林阐述自己的观点,她忽的起了心思,冲着厨房门口的女儿招了招手,“元元过来。”

小孩子听不听得懂那在她自己的理解。

不过这也不止是家庭纠纷,阮文觉得可以让女儿感受一下。

谢元元很是乖巧的小跑回来,看了眼那草莓汁。

她杯子里的已经喝完了。

“馋鬼,少喝点,不然一会儿怎么吃饭?”

阮文还是给小姑娘倒了杯草莓汁。

她一边忙活着,一边和荣林说话,“那这些话,你有跟惠子小姐说过吗?”

荣林叹了口气,“惠子不喜欢听这些。”

她这两年赚了很多的钱,尽管生产成本增加了不少,可净利润更高。

赚来的钱,大部分都被她投到了股票市场。

荣林一说让她冷静,惠子就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

他只好作罢。

“那你是想要我劝你太太?”

荣林也知道,这未免有些太为难人,可除了阮文,谁还能劝说惠子呢?

阮文十分直白,“我劝不动的。”

田岛惠子什么样的性格,阮文多少还算了解。

自己怎么可能劝说得动她呢?

“不过你的担忧无不道理,如果惠子小姐没在股市投钱的话倒是还好说,她要是投了钱。”阮文稍作迟疑,“唯一的处理办法便是趁着她不注意把这些股票偷偷卖了。”

这个办法很幼稚,荣林忍不住苦笑了声,“这法子并不怎么可行。”

阮文当然知道不可行。

“那就没什么别的办法了。”

良言劝不动找死的鬼。

荣林都劝不动,阮文也不想去找这个麻烦。

她和田岛惠子又不是闺蜜,好心去劝说怕不是被对方以为这是在挡她发财呢?

回到东京后的这顿晚饭吃的并不怎么样,毕竟在首都刚享受了阮姑姑的美食后,母女俩都看不上这中餐厅的手艺。

“对了,我明年应该会离开东京。”

这话让荣林一时间愣在那里,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阮文跟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

她在东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挣钱。

倘若阮文要离开,那只能是一个结果

她觉得已经没办法在东京挣到钱了。

这分明是一个信号。

那时候他真的要趁惠子不留意,偷偷的把她的那些股票都给卖了吗?

荣林有些拿不准了。

……

十月中旬,阮文带着女儿再度前往旧金山,这次是为了签订大厦出售合同。

卡贝尔很是殷勤的向阮文介绍,“去年的时候,有个日本大老板为了打破什么吉尼斯纪录就搞了个6.1亿美元的价格买了一栋楼。这个想买哈珀大厦的这位老板好像跟那位有点不对付,所以价钱给的特别爽快。另外我有打听了下,倒是有一个破旧水厂要出售,不过价格不算太高。其他的工厂什么的我还在问。”

因为日本人购买美国的计划,导致现在美国不动产迅速升温。

想要买下物美价廉的工厂几乎不可能。

卡贝尔没能打听到太合适的。

阮文倒也不着急,“有三个月时间呢,我也委托了其他朋友帮忙打听,不着急。”

大厦出售后,一年内缴纳资本利得税。

如果延迟缴纳,每天将会有千分之一的滞纳金。

千分之一不算多,但如果基数大呢?

而想要避免这笔巨额税收,可以三个月内购买相应价值的资产,这个相应价值是最开始的购买价。如果时间拖延到三个月后,则是按照相关法案中的公式来缴税。

说是给足了反应时间,但短时间内购置的资产总是有或多或少的问题,甚至可能是不良资产。

从流动资金到不良资产,最终的受益人还是美国政府。

就像是保险公司会为小额保单开具大额保费一样,看似赔本的买卖,其实稳赚不赔。

卡贝尔听到这话觉得压力很大。

他这是还有竞争对手?

不过在阮文面前,这位房产经纪人到底没有露出太多的情绪。

房产买卖事情诸多,尤其是涉及到大厦里租户的合同转让,尽管有会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人帮忙处理,但阮文还得要在美国多待几天。

十月上旬刚结束阮文来美国,差不多得等到下旬才能离开。

阮文知道急也急不得。

索性耐心处理。

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十月的第三个星期一,爆发了全球性的灾难

纽约股市狂跌,一天之内道琼斯指数下跌超过五百点,纽约股市凭空蒸发五千亿美元。

这引发了全球股票市场的震动。

香港恒生指数一开盘就恐慌性下跌超过一百点,当天上午下跌二百多点,下午收市时下跌四百多点,跌幅高达10%。

翌日恒生指数宣布未来几天休市。

这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件。

伦敦、悉尼、多伦多股市相继发作,全球金融市场都受到了影响。

而日本股市则是金融市场里的变态,人家下跌它上涨,一路高歌猛进,日经指数竟然攀上历史新高度。

阮文看着财经报道,在恒生指数休市的这两天,她把一些事宜交代给自己在旧金山的代理人来处理,不慌不忙的回了东京。

刚下飞机,阮文就见到了来接机的赫尔斯,斯拉夫人只有一句话表达自己如今的心情,“这简直跟疯了似的。”

美股向来能影响全球,不管是三十年代的大萧条还是这两天刚发生的指数恐慌性下跌。

可是日股竟然独立于全球行情之外,日经指数甚至创新高。

回到证券公司,阮文看着电脑里的日经指数,“赫尔斯,你觉得这像不像是一座山?”

斯拉夫人觉得阮文这形容十分古怪,但在阮文的指尖,正创新高的日经指数的确是一座山,一座一点点拔高甚至还会更高的山。

“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这山有缓坡有陡坡,你要是到了山顶,再往下,那可就是一眼千米了。”

赫尔斯大概明白了阮文的意思,“你是说,日经指数快完了?”

“还没有。”

阮文笑了笑,“独立于全球金融市场的行情,势必会让日本民众对本国证券市场更加自信,他们会把更多的钱投入过来,而来日本炒股的欧美资本家不趁机收割更多的财富,怎么对得起他们资本家的名头呢?我想日经指数还会继续创造新高,但是这新高到了顶。”

阮文笑了笑,手指在电脑屏幕上猛地往下一划,“那就是一泻千里,到时候只怕是谁都救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