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第2/2页)

这多么年,都没生出儿子来,还不如银线。

诗礼之家,真的就不会作出乡闾间那些逼死儿媳的丑恶事吗?

人的直觉有时候是非常敏锐的。在这样满心的疑窦之下,面对着公公婆婆和丈夫,银线选择了去问杨妈妈。

杨妈妈看到那张身契,眼泪唰地就下来了。

银线立刻明白,开封那边,一定有事情!

“妈妈,你跟我说实话!”银线逼问,“开封到底怎么了?我们家姑娘是怎么死的?”

杨妈妈却把身契折好,又塞回银线的手里,把她的手合拢,用力道:“你别问!你孩子都两个了,你就好好地过你的日子就成!”

她硬是把银线推了出去,“砰”地关上了房门。

银线拍门,她也不给开,只隔着门说:“你看看我现在。你别多问,人死如烟灭,你回去过日子!”

银线把身契塞进怀里贴身收着,回到了家里,咬了咬牙还是对丈夫说:“我怀疑少夫人死得不明白。”

丈夫是一个女人最亲密的人。银线没想到,丈夫的脸色当时就变了。

和大伯哥、二伯哥比起来,丈夫差了很多,单是那份面不改色说谎的本事,他就差得远。

银线指尖发凉:“你,你知道些什么?”

陆通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你不要胡思乱想!少夫人是病故的!”

每一句,都得反着听。

银线揪住他衣襟逼问,陆通推开了她。

“不管少夫人是怎么死的。”他说,“你记住,我们家,永远跟着当家的男人走,不跟任何一位夫人走!”

此时陆家当家的男人,是温蕙的公公,陆正陆中明。

银线浑身发抖。

一个晚上她都睡不着。

第二天她想明白了。

“你自然要跟着老爷走。”她道,“可我,我得跟着我的姑娘走。”

她不是刘家那种半路才跟了温蕙的。

她是从小就卖进温家,跟温蕙一起长大的陪嫁丫头。

她不是陆家的人,她是温家人。

温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死前,把身契留给了她,就是怕她因身契受陆家钳制。

银线想明白了。

“你要么告诉我到底怎么回事。”她咬牙道,“要么,我自己去开封问去!”

两夫妻大吵了一架,陆通怒而摔门出去,再回来,拍了一张纸在银线面前:“你要么在家好好带孩子过日子,家里不缺你吃不缺你穿。要么,你拿着这个去开封,永远别再回来!”

他说完,转身就走了。

那张纸是一张休书。

在陆通看来,是对银线的威胁。

在银线看来,是恩断义绝。

因为人活一辈子,不能只顾着过自己的日子。

更何况,以她的相貌能力,怎么就能压过那么多强过她的丫头,嫁给了长得也好,家里也好的陆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呢?

她的好日子,都是温蕙给的。

银线抓起了那张休书,和自己的身契一起贴身收好。

陆通再回来,见她不哭不闹了,以为她屈服了,得意起来。

女人怕什么呢,最怕夫家嫌弃。她没了少夫人这个靠山,怎么硬得起来。

大哥和父亲本来交待,一定要稳住银线,不要让她生疑。没想到她竟还是发现了。

好在被他压下去了,陆通放心了。

陆通没想到,银线暂时的安静,是因为她还缺一样出门必须的东西。

就是路引。

幸好这个家里不同于别人家里,陆大管家常要去巡视陆家产业,有些产业不在余杭本地,在周边。

他们这样的官宦之家,路引这种东西很容易办。

银线悄悄地进入她公公处理事务的小书房,偷了一张路引出来。

收拾了衣服和银子,她看了看两个孩子。

大小子已经四岁了,活蹦乱跳,是他爹的心头宝。她拍拍他:“去找祖母玩。”

大小子蹦跳着去了。

二小子才八九个月,才会爬,还没断奶,他还离不开娘。

银线包袱背在背上,把儿子用布兜子兜在身前,揣着身契、休书和路引,推开房门,离开了这个安逸的家。

这时候,是淳宁四年十一月,北方寒风呼啸。

银线毅然走出了家门,把她的好日子丢到了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