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2/2页)

“请皇爷爷示下。”

“郑妃,她陪了爷爷一辈子。爷爷想,能不能给她上一个太皇太后的尊号?”

“此事孙儿应下了,马上就办。”

“也不用太着急,毕竟这会儿国家新败。西贼若是继续紧逼,说不得会有一些傻瓜跳出来跟着西贼鼓噪。你这时候强力推动此事,不好。”

“皇爷爷不必担心,这个事情,孙儿马上办,而且也能办成。”

“那爷爷就没什么遗憾哪。”仰天无声的大笑了一阵后,一阵前所未有的疲乏感席卷而来。万历伸出枯瘦的双手,放到了朱由栋的头顶:“好好去做,大明在你的手里,定然会不断的创造更大的辉煌。吾孙,当为尧舜!”

1639年12月18日,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

所谓盖棺论定,虽说万历已经退位多年,但也只有等他去世后,朝臣们才能开始考虑怎样给他上庙号和谥号。

在这个位面,由于朱由栋的原因。使得大明既没有萨尔浒之败,也没有万历驾崩后东林党“众正盈朝”的局面。而且在万历朝期间,大明还新纳入了台湾和暹罗。重整黄册后,大明内部的流民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整个国势都摆脱了既往的亡国轨迹,开始重新向上攀爬。

因此,万历的庙号肯定不会是“神宗”,谥号也不会是“显”了。

神宗这个庙号,表面上是说这位君主有尧的美德。但实际上是明褒实贬。因为,不管是宋神宗还是西夏的神宗,历史都没有好评价。更有‘神’者,实乃不知说什么好的释义。而显这个字,虽然有“惟显之天,尤称显行。简编具载,轨迹可循。”等较好的意思,但实际上,显是明的意思。而明者,日月阴阳,这其实就是在说万历前半段做得还可以,后半段就是垃圾了。

这万历皇帝后半段是把国家交到今上手上了啊,这后半段怎么可能是垃圾呢?

所以,内阁在经过一阵讨论后,直接建议给万历上高宗的庙号,和哲的谥号。

不过朱由栋思考了一下后,还是否决了。

原因很简单,高宗这个庙号之后,该王朝一般都要出问题:唐高宗之后唐朝的国号都没有了。宋高宗完颜构不提也罢。至于清高宗,历史最高产打油诗人弘历?从乾隆后期开始,我大清就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亡啊……反正高宗这个庙号,朱由栋极不喜欢。

最后内阁建议,给万历上中宗的庙号和桓的谥号。

中宗者,中兴国家的君主。这个庙号的杰出代表是汉中宗,宣帝,刘询。桓者,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如齐桓公,汉桓帝,虽然争议不少,但其实都是很不错的君王。

这次朱由栋满意了。

于是,朱翊钧驾崩后,其庙号被定为明中宗,谥号则是体天昌道庄毅温弘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桓皇帝。

而在万历被盖棺论定后,随着帝师党成员纷纷年事已高,大明的中枢机构也迎来了一次较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