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煌煌长安(第2/3页)

不过这个锅很讲究,用的是铜锅。

铜锅个头不小,里面伸出好几根牛棒骨,汤汁已经煮的浓白,他们一进门就有风吹着牛骨汤的香气往他们身上飘。

锁柱肚子顿时响了起来。

吃土锅有佐料,韭花酱、芝麻酱、香油、酱油调制出来的一碗酱放在土灶台上,谁吃谁就轻轻蘸一下。

徐大身上常备酒菜,王七麟看了他一眼,他开始往外拾掇:

烧鸡、酱肘子、卤肉、红烧肉等等,他直接给收拾出一个大席。

一行人下入肉菜开始炖,一人一个碗,谁吃谁就去捞,捞出来后围着土灶暖暖和和的吃。

王七麟捞了一碗粉条,这东西炖熟了他比较喜欢,在汤汁中泡软后有着纯粹的肉汤香味,呲溜呲溜吃起来很有滋味。

乔志年以为他喜欢吃半流食,于是让人送来一些手擀面,笑道:“王大人,卑职请你吃哨子面。”

王七麟一边吹着滚烫的粉条一边问道:“为啥要叫哨子面?能像哨子一样响吗?”

谢蛤蟆笑道:“是因为土锅的汤煮出来的面条太烫,可是多数人家寻常吃不上这样一顿饭,所以有的吃了就得快点吃,要快点吹面条,这吹快了便会发出哨声。”

面条熟得快,乔志年对锁柱说道:“柱子,给大人们演示一下哨子面。”

锁柱夹了一碗面蹲下使劲吹、很快的吹,结果嘬着嘴巴一吹就跟吹口哨一样响了起来:“嘘嘘、嘘嘘。”

王七麟笑,也挑了一碗面条混着带淡黄油汁的牛骨汤一起吃。

他入乡随俗的冲面条吹口哨,吹出来一首《九九艳阳天》。

徐大听后点头赞叹:“好口活!”

他吹了一首《十八摸》。

乔志年举杯敬谢蛤蟆,说道:“道长是老神仙,见多识广,连我们这小地方的哨子面都知道,了不起。”

谢蛤蟆抿了口酒笑道:“早些年游历大江南北,来过这陇东一带,吃过几次哨子面。”

乔志年感兴趣地问道:“道长去的都是哪里?有来过我们这土龙县吗?唉,说来让人难过,我们这县也不知道怎么了,旱了好几年,老百姓吃水都困难,还怎么种地?”

谢蛤蟆道:“老道先前听老百姓说过,你们这里已经好几年没下过雨了?”

乔志年摇头道:“说好几年没下过雨倒是夸张了,但说好几年没有正经下过雨就没问题了。别说雨,连雪也没有,以前我们这乡里有两条河,你们去看,现在哪有河?都干了!”

王七麟问道:“是不是出了旱魃?”

谢蛤蟆断然摇头:“无量天尊,绝不可能!旱魃一出,赤地千里,流民无数,岂会让乡里人还能勉勉强强的过活?”

徐大啃着猪脚说道:“说不准这里的旱魃是个二把刀呢?”

谢蛤蟆不屑地说道:“你还不如说是这土龙县里藏的土龙离开了,成了龙王爷不管的地方,所以才断水断雨。”

说到这里他皱了皱眉头,忽然问锁柱:“你说你天黑那会看到一支车队搬家,这车队什么样子?”

正在猛吹口哨吃面的锁柱赶紧放下碗擦擦嘴说道:“回禀老神仙,那个车队很大,很黑,就是全部是黑的,车子哪里都是黑的,嗯,看不见人,能闻见香味和一股臊味……”

他绞尽脑汁的思索一阵,但并没有思索出太多关键信息。

可是对谢蛤蟆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谢蛤蟆的眉头顿时皱巴的更紧了,就好像在双眉之间划了三条杠,那皱巴的老皮能夹死个黑蚊子或者绿头大苍蝇。

王七麟看他,他说道:“按照我道家五行的说法,水在五色之中为黑,利下。这车队以全黑色而去,是水走的意思。”

“另外你注意到锁柱手里抓着的那一撮毛吗?”

“那是黄鼠狼的尾巴尖毛!”说到这里他看向乔志年和老刘头等人问道,“你们当地有没有黄鼠狼精怪的传说?”

乔志年点头道:“有,看往年的诡事录记述,说这乡里头多次有人见过黄鼠狼讨封。还有关于稳婆给黄鼠狼妇人接生的事,确实有一群黄鼠狼精怪。”

谢蛤蟆沉沉地说道:“以后没有了,它们搬走了。”

王七麟心里一动问他道:“二水合乡要出事?”

谢蛤蟆抿了口酒叹道:“恐怕不只是二水合乡要出事,乔大人,速速将此事往上反馈,反正这乡里多年干旱百姓没有水种地了,留在这里迟早是个死,你号召你们当地的百姓赶紧去投奔外地亲友,各自去再谋活路。”

乔志年惊骇道:“道长,有这么厉害吗?”

谢蛤蟆认真地说道:“相信老道,这地方快要出大事了,想办法把乡民都迁走救出去吧。”

他对老刘头说道:“无量天尊,刘英雄,你也赶紧走吧。”

老刘头迟疑,乡情难断,家乡难离!

王七麟喝道:“道爷的本事你见过了,还犹豫什么?他能骗你吗?你这孙子好不容易救回来,难道你要让他再死掉?”

锁柱是老刘头的软肋,一听这话他咬牙道:“好,反正老头子在这乡里只剩下几亩干涸的废田,走就走。”

王七麟让徐大去写了个条子,他将父母在平阳府的住址留给老刘头,说道:“你带锁柱去投奔我爹娘吧,正好我有个外甥比锁柱小点但也是个天才,他们应当能成为好伙伴。”

听到要回并郡,老刘头又是犹豫起来。

王七麟知道该怎么说动他:“锁柱是聪明孩子,以后读书肯定能考取功名,可你有办法让他上学念书吗?去找我爹娘吧,我娘子也在,让他与我外甥一起去念书,将来一起为百姓谋福祉。”

锁柱听说能念书,抬起头看老刘头。

他知道念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出路。

老刘头搂着他脑袋瓜叹了口气,锁柱立马懂事地说道:“我我不想念书,我跟爷爷哪里也不去。”

这话是个好助攻。

老刘头说道:“好,王大人,老头这两天把爹娘坟地收拾一下,就去平阳府!”

乔志年着急地问道:“王大人,卑职知道您有通天之能,您能不能帮我们这地方瞧瞧,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会连年干旱……”

“乔大人,我不是你们陇东的铜尉,我若是在你这里做事,这是越界了!”王七麟轻叹道。

不管听天监还是衙门,都很忌讳跨界办案。

特别是王七麟升得快,虽然底层官吏们以他为榜样、对他印象很好,可是中高层官员们并不是这样的念头。

他们对王七麟这种坐着二踢脚升职的经历很不满,肯定对他忌惮又嫉恨。

乔志年明白这点,眼神又黯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