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蜂蜜(第2/2页)

“好!”孟思归满口答应下来。

剩下的糯米萧彧没有处理,他在水塘边发现了不少红蓼,尚未开花,打算等开花了收来做酒曲,酿一些糯米酒。

裴凛之对他的举动总是很好奇,殿下似乎满腹的新奇主意,什么事都会做。书中难道真教给了他这么多东西?但除了书中,又有谁能教他呢。

翌日,萧彧和裴凛之一起上街,留吉海和鱼儿看家,兄妹俩也没闲着,继续翻地种菜。对于下地干活,萧彧是真不擅长,他家的水稻翻地播种都是请人来做的。

萧彧带着蜂蜜直接去了胡记粮油铺,将蜂蜜卖给了胡掌柜。四斤蜂蜡,卖了二百文,果然还是物以稀为贵。

胡掌柜说:“下次还有蜜,直接送来,有多少要多少。”

裴凛之一直都没开口说话,而是在观察他怎么跟胡掌柜打交道,出来后,便说:“以后再有什么买卖,我替你来。”

萧彧扭头看着裴凛之:“好。”虽然他觉得裴凛之不太像会跟人讨价还价的人,但还是要相信人的潜力,没有人天生就会做某件事,需要学习和锻炼。

两人在城里转了个遍,找到了铁匠铺,买了铁锤和铁钎,价格相当不便宜,没办法,这年头铁也是贵重物品,便宜不了。

街上还有专卖瓦当的铺子,萧彧去问了,五间房大约需要二两银子的瓦片。此外加上牛车搬运的费用,工钱,糯米和石灰的成本,做好屋顶大约要三四两银子。

难怪当地人不盖瓦顶要盖草顶,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何况还是巨大的消耗品,一般人家实在负担不起。

萧彧顺便问了一下石灰的价格,确实不比瓦便宜,一文一斤,这就等同于卖石头啊,谁家粘个瓦顶不需要几百上斤石灰。萧彧看好了这个市场,等自己用完了,顺便再卖点。

就是没有买到裴凛之需要的弓箭,裴凛之有些不死心,萧彧也觉得有些遗憾。

萧彧说:“下次去拜访崖州刺史,向他买一把弓箭。”其实他也不太确定,毕竟他现在一介平头百姓,要见刺史还真不太容易,更何况弓箭算是军械,也不能轻易从军营里拿出来。

裴凛之说:“不必去找他,以后再说。”他并不想欠刺史的人情。

临回去前,两人又去了一趟集市,想起吉海兄妹不断翻地种菜,便买了一些蔬菜秧苗和种子。

路过肉摊时,萧彧扭头多看了一眼,发现居然挂了一条牛腿,顿时就想吃牛肉了:“店家,这是牛肉?”

“对,客官运气好,有两头牛打架,一头摔断了腿,治不好,主人家只好将牛卖给我了。买牛肉吗?”

这样解释还差不多,因为牛是农耕社会最重要的耕田工具,严禁屠杀,只有出现老病,无药可医之时,才允许杀牛。

屠夫拿着刀在磨刀石上来回磨了一遍,说:“三文一斤。”

萧彧说:“给我砍一斤肉。”

他买牛肉的时候,裴凛之则不嫌脏地伸出手指翻检了一下案桌上的牛杂。屠夫赶紧推荐:“客官看中什么了?那个便宜,一文一斤。”

裴凛之拣起一块白色筋膜状的东西:“这是何物?”

屠夫介绍:“这是牛筋膜,那个更便宜,一文二斤。”牛筋膜韧劲足,根本就嚼不动,是以除了贪图便宜的,没人愿意吃。

萧彧看着裴凛之:“凛之想买牛筋?”

裴凛之点点头:“我有用途。”

萧彧也不问什么用途,顺便一起买了,连牛肉在内一共花了五文。

到家之后,萧彧将牛肉拿去切了,准备来个爆炒牛肉。裴凛之将他买的牛筋用匕首将上面沾的牛肉刮下来,只留下白色的筋膜,刮干净之后,他便将这筋膜拿去挂在外面的竹竿上晾着。

中午大家吃上了香喷喷的葱爆牛肉,可惜不是大葱,只是小葱,也没有更多的香料。但那香味也令人食指大动,一碗牛肉很快便见了底,大家都吃得意犹未尽。

裴凛之与吉海是两个闷嘴葫芦,不会夸人,只会用行动表示,只有鱼儿这个小贴心嘴甜,说:“郎君做的菜好吃。”

萧彧哈哈笑:“谢谢夸奖,勉强能吃吧。”

鱼儿说:“我想向郎君学做菜,以后我给郎君做。”

萧彧看见乖巧的小姑娘,刚刚才比灶台高一点,还不一定能够到锅子呢,但并不打消她的积极性,说:“你想学,我便教你。”

有了铁锤和铁钎,就能开采石头了。山是无主的荒山,萧彧请了石匠和帮手,开始开山烧石灰。先将柴放在石头上煅烧,然后泼上冷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破碎山石。

这办法省力,大块的石头再用铁锤铁钎弄成小块,因为煅烧石灰石块不能太大,烧不透会影响石灰质量。

采石头的同时,萧彧又安排人开始就近搭建石灰窑。第三日,石灰便开始煅烧起来,一层木柴,一层石头,层层往上铺开来。木柴燃烧的温度能接近1000度,在窑中闷烧,温度会更高,不需要用木炭,倒是省了一些事。

煅烧两日后封窑,等几日完全冷却后再取石灰。

这天萧彧从石灰窑回来,看见吉海兄妹正蹲在灶间拔鸡毛,顿时惊讶道:“哪来的鸡?”

鱼儿快人快语:“裴郎君带回来的。”

萧彧非常诧异,他从哪儿弄来的鸡,正要去问个明白,裴凛之进屋来了:“蜂箱我给你带回来了,里面有一些蜜蜂。”

萧彧眨眨眼,才想起来还有蜂箱这回事:“哦,好的,我都忘了。鸡是你在山上打的?”

裴凛之点头:“嗯,我用牛筋制了一把弹弓,还碰到一只山羊,可惜弹弓太小了。”

萧彧笑眯了眼,竖起大拇指:“弹弓都能打到野鸡,凛之真乃神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