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流水作业(第2/2页)

如此一来,不仅减少了房考官的责任和压力,也让主副考官可以综合考虑取中比例,更加客观明晰,公正公开,减少是非争论。

同样,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可操作的“关节”作弊行为。

这是后世经过千锤百炼的考试经验,方靖远拿出来的轻松,可看在张玉湖眼中却一点儿也不简单,暗暗将这位昔日以“容貌”著称的太子伴读记在心上。

一切安排停当,誊录官们也抄好了试卷,检阅校对之时,便将那些污卷误卷都黜落下去,几乎筛掉了四分之一,还剩下了小两千人的卷子等着批阅。

若是按照以往惯例,十八房考官分派下去,每人也得一百多份,每份都得几十页纸,光是看都看得人头晕眼花。更何况他们只有几日时间,看完第一遍还得交换批阅。尤其是经义策论和诗赋全看考官喜好,完全没标准答案不说,各人断句不同,理解也不一样,其中水分就大了。

因此三场试卷之中,最重首场,也是考官无奈之举,时间精力有限,长达近一个月的考试和阅卷时间,谁也没办法全程保持精力和体力坚持下来。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

分工合作,流水作业,各取所长,将每个人的时间和能力充分利用起来,提高的效率不是一点半点。

按照以往经验,要到九月初才能批阅完毕,能赶在重阳之前发榜都算是高效率了,而这次只用了十天就完成了所有试卷的三审三校,擢选出五百余份荐卷提交给主副考官,惊得病恹恹的王尚书都差点从床上跳起来。

“这么快……就不怕出错?要不要……晚上几日,照往年时间发榜?”

张玉湖满意地翻看着方靖远提交上来的附表,随口说道:“考前泄题之事,官家已有批复,就等发榜之后缉拿起事之人,若不趁早发榜,乱其阵脚,难道还要等他从容布局,在重阳之日挑动学子闹事才发榜么?”

方靖远费尽心思不惜“抛头露面”搞这流水作业提高批卷速度,不就是为了抢时间,赶在那黑手动作之前,先行一步么?

世事如棋局,先行一步,才能有更多机会布局。

从被押题泄题开始,他们已落于下风,如今好容易争取回来的时间,岂容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