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玉带羹(第3/3页)

她到底是自小读书长大的,瞧见那许多书便有些走不动道,偏濮九鸾一眼就看穿了她的心思:“你既在府里无事可做,不如来这里消磨光阴?”

瞌睡递来了枕头,慈姑连连点头,之后几天便天天待在这书房里。

濮九鸾索性将自己的公事也搬到了书房里,平时慈姑便在书房里看书,濮九鸾自在外头处理公事,待处理完公事便陪慈姑读书,两人探讨些书中的逸闻趣事用典引经,颇为投契。

只不过多数时间濮九鸾都在案头前皱着眉头写写画画,似在做一道特别长的奏章。

这般过了几天,案子终于破了。

原来歌女青莲在宴席上卖唱,福王宰相一同出息,她唱得好,便得了福王一个玉佩赏赐。

而后又因唱得好被宰相请去教授自己女儿淑妃音律。

巧就巧在她中途离席,走错了路却碰见宰相正在授意淑妃给太子下毒。

她慌乱间在帘后弄出了点动静,宰相当时没找出是谁,可后面问过府上的丫鬟后,知道是青莲进了这间房。

而后宰相担心她会讲出去便将她灭了口。

谁也不知道无依无靠的青莲居然有个偷偷联系的姐姐桃娘,桃娘知道妹妹死的蹊跷,便要去告官,谁知路上被恶人劫持。

好在桃娘被镇北侯所救,而后在大理寺说出真相,画出恶人画像全城悬赏。

而后那些杀人灭口的黑衣人被尽数抓获,与此同时宫里淑妃的柜子里也翻出了大量药粉,与桃娘指证之物一致。黑衣人更是供出了与他们联络之人是宰相左冰。

三项证据俱全,众目睽睽左冰无从抵赖。

还是官家仁厚,饶了左冰性命,只是将他贬谪为庶人,又说“淑妃服侍我多年,不忍伤她。”便将淑妃软禁冷宫了事。

人人都赞官家仁厚。

桃娘也来寻慈姑道谢:“多亏康娘子当日鼓励我我才有勇气去报官。又是康娘子当日救了我我才能活到现在。”她将原本给妹妹赎身的银两拿来给自己赎了身,便执意要给慈姑做仆人报答慈姑。

慈姑见她无处可去,便叫她先跟着自己,只不过不要她的身契。

濮九鸾则在宫里面圣。

他面色仍旧沉静如冰:“官家,当年左冰为吏部尚书时,曾经断过不少冤假错案,如今他人在狱中招出不少案子。还请官家过目。”说罢便将厚厚一叠文书交上去。

那些文书已经编写过,清晰写明这笔案子是哪一年何事,犯案人是谁,这人如今下场如何,背后又是什么势力,每一页还黏贴着当初的案卷誊写页,梳理得清清楚楚。

官家赞了一声:“这些年,只有九鸾你做事有章有法,叫人看得清楚明白!”

“官家谬赞。”濮九鸾神色仍旧寂静无波。

淑妃当日与宰相合谋时便发现有人偷听到了对话,到最后事发这许多时日按照常人的逻辑早就将这些药粉销毁了事,又如何能搜出来?

只不过宫中的搜捕是在官家的授意下进行,濮九鸾丝毫不知发生了什么。

官家当初多宠爱淑妃,如今却能毫不犹豫给一个与自己同床共枕的妃子定下罪状。深究其原因,不过是因着当初天下不定,要借助左冰的势力和他背后的秦王残存政治资本,而等如今位子坐稳后,便要寻个众人心服口服的理由处置左冰一派。

何况……濮九鸾在心里晒然一笑。淑妃真的要害太子,一个要害自己儿子的人还留她的命作甚?不杀淑妃既是为着仁慈的名声,也是为着制衡日益壮大的后党与太子。

官家见他神色平静,翻着册页忽得一笑。

他忽得凑过来,格外亲近:“九鸾,你这翻案可是为着别的缘故?”

濮九鸾一笑,如冬日煦阳:“瞒不过官家。除了想要拨乱反正,九鸾还为着一桩案子。”

“当初户部尚书黄瑾被左冰攀扯进谋逆案,家中人丁零落,称得上是家破人亡。可叹苍天有眼,黄家幼女被抛尸荒野后居然还有一丝气,又被前来拜祭的忠仆康奶娘所救,而后隐姓埋名藏身民间,臣前段日子见着这位康娘子,才知道有这么一桩奇案。”濮九鸾刻意将黄家偷换主仆的行为隐瞒住,反正年代久远也无从查证,不如假假真真,方便慈姑翻案。

“据朕所知,你可不单单是为着翻案。”官家哈哈大笑起来,“听说黄瑾女儿如今正在你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