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第2/6页)

当《讨史明檄》、《观庆赋》惊闻天下后,定王才明白,原来楼喻一直在藏拙。

这样的心性,何愁不成大业?

只是,他到底是定王,尚有些拉不下面子主动归顺,还想着楼喻能给他个台阶下。

未料竟收到这样一封信。

看似规劝,实则威胁。

这位族弟的手段比他想象中要强硬得多啊。

他除了归顺,还有别的选择吗?

不过,他还是摆了三天架子。

三天后,定王响应庆王世子“勤王”号召,选择归顺楼喻。

至此,楼喻手中已掌握七座城池。

消息传到越州和京城,越王及史明都有些惊了。

他们两个还在苦哈哈地征服周边州府,这么短时间内,最多攻破了一座城池,且伤亡不小,怎么楼喻就能扩张得那么快呢!

越王摸着下巴,沉思半晌,由衷赞道:“这个楼喻有点意思啊。”

门客皱眉:“不过是用了些雕虫小技。那边的官员都是些软骨头,吓一吓就投诚了。”

“我听说裘光是个悍将啊,”越王道,“也不过半天工夫就被庆军攻破了城池。”

“毕竟是霍家人领兵。”门客提醒。

越王一愣,旋即笑了。

“楼喻四年前就借折磨名义买下霍家人,而今看来,他那时候便有谋取天下之心了。”

否则任谁也不可能去培养一个“朝廷罪奴”。

因为风险太大,也没必要。

霍义生前难道就没有朋友吗?可那些朋友敢收留善待霍家血脉吗?

不敢。

唯楼喻有这个魄力。

越王不禁再次感叹:“他那时才十三岁啊。”

想想自己的儿子,十三岁的时候还在斗鸡遛狗呢。

真羡慕庆王,生了这么一个好儿子!

“王爷,庆王世子离京城远,比不得咱们有优势。”

只要越王再向北吞并两三个州府,便可直捣京城。

越王笑道:“不必安慰我,想要坐上那个位置何其不易?先不论楼喻如何,就拿京城来说,京城固若金汤,易守难攻,单凭咱们手底下这群人,攻取的可能性并不大,更何况,太子如今还在汤诚手里。”

只要太子还活着,不管谁先攻下京城,都得给太子让位。

门客闻言也叹道:“王爷言之有理。”

西北云州。

主帅营房中,太子楼秉端坐主位,汤诚坐在他的左下首位置。

楼秉问:“汤将军,不知你打算何时领兵攻入京城,铲除反贼,还社稷清明?”

汤诚相貌平平,身材不算壮硕,整个人颇显精悍干练。

他穿着宽松的常服,低首饮了一口茶,才恭敬笑着道:“殿下不必着急,咱们西北军常年征战,对付那些宵小岂非易如反掌?”

楼秉叹道:“那为何将军迟迟不肯点兵?”

“殿下有所不知,而今大盛除了盘踞京城及京畿地带的史明,还有另外两方势力不可小觑。”

楼秉道:“你是说越王和庆王世子?”

“不错。”汤诚面色沉肃道,“他们打着勤王的旗号,正在大肆争抢地盘,其野心昭然若揭。”

楼秉皱眉道:“这个时机不是正好?他们尚未真正成势,将军趁此机会,一举拿下京城岂非更加合适?”

“然后呢?”汤诚反问。

楼秉不解:“然后什么?”

“若是越王和庆王世子拥兵自重,殿下届时是否还需要派兵去镇压?”

楼秉沉默。

西北军可以抽调兵力,助他攻取京城,但要是再分力去攻打越州和庆州,确实有些吃不消。

“那将军的意思是?”

汤诚肃容道:“等。”

“等多久?”

“殿下难道以为打仗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汤诚语调虽和缓,却隐露几分强势。

“如今朝廷无法为咱们提供粮草,咱们只能自给自足。而今秋收未至,粮食没有收上来,等到行军打仗时,我拿什么供养士卒和战马?”

楼秉面露惭愧:“是孤太心急了,思虑不够周全。”

“臣知道殿下只是忧心社稷,殿下不必妄自菲薄。”

楼秉笑了笑,“那等秋收后?”

汤诚笑而不答,只起身拱手道:“殿下切莫多思,臣还有军务处理,先告退了。”

他走出营房,面上笑意渐渐收敛。

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废物太子,有什么资格对他指手画脚!

若非还有些用处,他何必在这虚与委蛇?

汤诚走到军师帐中,见军师面前摆着一盘乱棋。

“你这棋,颇有些乱啊。”他坐到军师对面说道。

军师笑答:“比大盛局势,如何?”

“半斤八两。”

军师失笑,“太子想让你出兵勤王?”

“不错,”汤诚伸手整理棋盘,将黑白棋子分开,“可越王和那个什么庆王世子虎视眈眈,现在不是出兵的好时机。”

军师邀请:“手谈一局?”

“来。”

二人一边下棋,一边商讨如何“勤王”。

“太子在咱们手上,这是咱们的优势。”军师道。

汤诚既点头又摇头。

他原本以为只要能掌控太子就可以,一旦京城到手,自己大权在握,又何惧其它?

只是没想到,楼家也不全是怂货。

如果只有越王就算了,他完全可以在楼秉登基后,借朝廷镇压反王之名剿杀越王。

届时,天下将无人再能与他匹敌,包括楼秉在内。

可惜的是,越王之外,还有个庆王世子。

在天下人眼中,除了太子之外,这位庆王世子是最有资格坐上皇位的。

越王可以杀,庆王世子却不能。

他现在的所有行为,尽皆合乎情理,都是为了匡扶社稷。

汤诚心中犯难,一步棋便落了下乘。

“将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军师笑看他一眼,“既然庆王世子打着‘勤王’的旗号,那就让他一直打下去。”

汤诚眉心微蹙,忽地豁然开朗。

“你是说……”

军师颔首:“他既然发檄文讨伐史明,号召天下有识之士奔赴庆州,咱们也可以借太子之名,发储君令,命庆王世子、越王应召勤王。”

“妙!妙啊!”汤诚陡然起身,抚掌大笑。

“他们若不应召,便是不听储君之令,有谋逆之心,届时咱们攻下京城,发兵除之自然师出有名;他们若应召,那就是答应勤王,有太子在,谁也别想当皇帝!”

只要他牢牢掌控太子,等太子登基后,朝廷上下皆听自己号令,再伺机慢慢蚕食他们的势力,等时机成熟,自己便可取而代之!

他越想越兴奋,不断以拳击掌,在帐中来回走动。

待他冷静后,军师才开口问:“将军打算何时让太子发布诏令?”

汤诚自然想尽快,但秋收的确是重中之重,秋收前,大军不能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