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第3/4页)

佟氏顿时愁容满面:“那该怎么办?我本以为这是一件好差事,没想到会是这样。”

然圣命不可违。

谢策这个统领非当不可。

谢信嗓音沉哑道:“这是咱们谢家的命。”

他们注定要为楼氏江山蹈锋饮血、肝脑涂地。

谢茂自然不愿见到亲人遇险。

他斟酌道:“汤诚权势虽大,但天下还有一人可与之争锋。”

其余三人沉默了。

谢茂劝道:“我谢家虽与东安王有过龃龉,但毕竟不是深仇大恨。东安王雄才大略,手段温和,亦是皇室血脉,若他能继承大统,总比汤诚更叫人信服心安。”

“茂儿,你错了。”

谢信深深叹了口气。

谢茂不解:“我错在哪儿?”

“我谢家同东安王,是有生死之仇的。”

一句话,不仅谢茂愣住,佟氏和谢策也愣住了。

“何来生死大仇?”

谢信道:“当初先帝让藩王入京贺寿,缴了藩王的兵权才放藩王离京。东安王离京时途径葫芦谷,我当初曾派人守在葫芦谷,打算截杀他。”

“……”

佟氏好半晌才找回声音。

“可、可他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因为他被‘流匪’劫走了。”谢信哂笑,“他定是提前知悉了我的计划,才借‘流匪’掩人耳目。”

谢茂瞪大眼睛:“可当初他攻入京城,并没有对咱们赶尽杀绝啊。”

当初京城那么乱,凭借东安王的权势,只要他想,搞死一个谢家轻而易举。

谢信摇首道:“或许你说得对,他的确是天下英主,所以看在谢家还算忠于皇室的份上,放了咱们一马。”

“既然这样,可见他已揭过此事,爹又何必担心?”

谢信道:“咱们之前那般落魄,他又何必赶尽杀绝?倒不如落个宽容大度的好名声。”

“二弟,我记得你以前还恨不得杀了他,如今怎会对他如此推崇?”谢策皱眉问。

谢茂:“……”

因为他见识多了,便想通了很多事情。

汤府。

汤诚气得掀翻了桌子,又砸碎了不少花瓶。

军师问:“将军何必动怒?”

汤诚胸脯起伏不定:“何必动怒?哈,他楼秉当真以为自导自演一出刺杀,换掉禁卫军,就能安心当他的皇帝了?没门!”

他派人搜捕了京城内外,根本就没找出所谓的刺客。

再联系楼秉的一系列“雷霆之怒”,汤诚再傻都知道楼秉的心思了。

他不由眯起眼。

京城内外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楼秉到底是如何与那“刺客”合谋的?

不过,让一个残废去当禁卫军统领,当真是可笑至极!

军师劝道:“陛下提拔谢策,可见当真没有可用之人了。将军应该觉得高兴才是。”

汤诚怒问:“他凭什么觉得区区一个谢策就能拦住老子?他是在看不起我吗!”

军师:“……”

他无奈道:“将军,眼下咱们是否应该商讨如何破局之事?”

“破什么局?谢策那残废能顶屁用!”

汤诚毫不掩饰自己对谢策的鄙夷。

“但不管这么说,这对咱们顺畅出入内廷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汤诚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他嗤道:“楼秉在禁卫军中换上自己的人,不就是为了防止老子拿皇嗣做文章吗?他如此费尽心思,不惜以身犯险,就是为了守住楼氏江山。”

他就偏要狠狠打碎这场白日梦。

军师不由提醒道:“将军,别忘了还有东安王。”

汤诚:“楼喻缩在庆州,其余州府皆在咱们掌控之中,他不过占据八州,如何能与咱们抗衡?”

“若是加上越王呢?”

汤诚:“楼综那些兵不过乌合之众,况且,咱们也可以挑拨离间啊。”

说到这,他不由道:“京城这么大,咱们的四万兵马或许不够,我欲再调两万兵马至京,如何?”

军师:“那云州……”

“北境自己都四分五裂,哪里顾得上咱们?”汤诚有恃无恐。

军师下意识心想:北境四分五裂,那也是东安王的功劳。

楼秉遇刺的消息传入庆州,楼喻正站在沙盘前,认真听霍延和程达分析战术。

军事演习分为好几种。

楼喻这次采取了两种模式。

一是在沙盘上进行模拟,由两军首领根据阳乌山的地势,在限定条件下,分别推演出各自的战术。

他们每做出一个决定,便由传令官传给各自阵营的将士,让将士按照他们推演的战术行动,不会真刀实枪地干。

这是根据他们的经验和计算推演出来的,最后的结果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另一种是实战演练。

双方将士分别由霍延和程达率领,使用无害的武器进行拼杀。

战场上瞬息万变,有诸多影响因素,将领又身处其中,不知对方情形,很难俯瞰全局,打的就是一个未知。

经过沙盘演练,霍延和程达对彼此的战术皆有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将很难抉择。

对方是否会用之前的战术?如果用,我还能不能用先前的战术?如果不用,那我岂非入了他的套?

实战演练火热进行时,交通部和军队的后勤也忙得团团转。

前线传来消息,大军缺乏粮草。

后勤军必须及时准备相应的粮草,交通部必须迅速规划出最佳运送路线,再由后勤士卒和驿卒协力送往前线。

演习持续了半个月,在这半个月间,所有人都筋疲力尽,但同时受益匪浅。

庆军演练了不少阵型,遇上了不少“突发状况”,这些“突发状况”狠狠地磨砺了他们的意志和反应力。

他们虽青涩,却成长得极快。

吉州边军在和庆军的对垒中,也获益良多。

霍延的战术和领军才能,都让程达佩服不已。

庆军的服从性和纪律性同样值得称赞。

即便经历过无数战火的洗礼,程达也不得不心生赞叹。

他由衷感慨道:“王爷,霍统领,若咱们大盛军队的战力都和庆军一样,大盛何愁北方蛮族侵袭?”

楼喻笑回:“程将军过奖了,比起边军丰富的经验,庆军实在过于稚嫩了。若我大盛的将士都能和吉州边军一样,我大盛何愁边疆不稳?”

程达闻言,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双方商业互吹一波,各自心满意足。

这是一次对抗演习,也是一次技术交流。

风雨欲来,楼喻不得不做万全的准备。

必要时候,他需要程达的兵。

演习结束,楼喻回到庆州新城,召集众人开会。

“陛下春耕遇刺,更换禁卫军众多将领,诸位可有想法?”

范玉笙率先开口:“陛下此举是想减弱汤诚对内城的控制力,从而阻止汤诚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