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第2/3页)

其中的门道当然没有这么简单,但魏思的意思很明显,垄断势必会造成弊端。

财政部和户部的问题,让只读圣贤书的朝臣们无所适从。

楼喻饶有兴味地看着众人的神色,笑眯眯地问:“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众人:“……”

陛下,您要是有良策您就说吧!

“陛下,不仅是寄存点清点铜板容易出问题,其实寻常交易时,同样不方便。”楼荃继续开口。

楼喻正色问:“怎么说?”

“我大盛流通的货币以铜钱为主,若碰上大宗交易,还得用车拉钱,过程中极易发生损耗,而且清点款数同样耗费工夫,大大降低了交易效率。”

“确实如此。”

“还有,民间的交易量逐年增长,朝廷铸造发行的铜钱数量,已无法满足民间交易所需,可若是继续铸造钱币,对朝廷而言,亦是一个负担。”

楼喻颔首:“所以说,咱们既要解决异地存取困难的问题,也要解决大宗交易的问题,还要解决大商户垄断、小商户难以生存的问题。诸位爱卿对此有无建议?”

众人:“……”

解决一个就已经够难了,同时解决三个,简直难上加难。

有人便道:“既然是楼尚书和魏尚书提出来的,不如先听听他二人的意见?”

众人皆附和。

楼喻问楼荃:“财政部可有想出什么法子?”

“陛下,臣以为,若是除去清点铜钱的麻烦,存取钱一事便可顺利解决。”楼荃坚定道,“追溯历史,百姓用于交易的货币并非一成不变,货币一直在根据交易的需求进行变更,既然如此,咱们也可以更改货币的形式。”

一般等价物出现之前,人们都是以物易物,后来货币出现,民间还常用布帛、粮食作为交易的筹码。

也就是说,从流通功能和支付功能来说,铜钱并非必须的。

“如何更改?”有人不解,“不用铜钱用什么?”

楼荃:“不知诸位大人可知寄存点的凭证?”

范玉笙脑子转得快,几乎立刻洞彻了她的想法。

“楼尚书的意思是,既然寄存点可以用凭证进行存取钱财,不如直接用类似的凭证代替铜板?”

楼荃笑着拱拱手,“范相大才,下官佩服。”

范玉笙:“……”

有朝臣道:“那凭证不过是一张纸,哪里能用来交易?恕下官无法想象。”

不少人都觉得不靠谱。

用纸代替货币?太荒谬了吧!

杨广怀开口:“我倒是觉得这样挺轻便的,若是一车铜板能用几张纸代替,应该会节省不少工夫,也会减少清点的失误。”

“可是杨相,纸张易得,若是用纸张代替铜板,岂非人人都能发财?”

杨广怀笑了笑,“那就得问楼尚书了。”

众人便都看向楼荃。

楼荃解释道:“朝廷可以用特殊的技法进行防伪,记得几年前梅花笺大热,不少造纸坊都试图制出梅花笺,但所造梅花笺,皆比不上庆州梅花笺。想必经过这些年,庆州造纸坊的造纸技艺更加高明。除此之外,发行纸币时,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进行防伪。”

朝臣也不尽是不知变通之人,若真能用纸币代替铜板进行交易,确实会大大方便百姓的生活。

他们自己也是百姓中的一员嘛。

楼喻道:“此事朝会之后再议。”

朝会之后,相关官员齐聚勤政殿开会。

楼喻开门见山道:“楼尚书的问题和魏尚书的问题,或许可以合并解决。”

魏思不由目露崇拜,陛下又有好点子了!

其余人都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了。

小商户的存亡和推行纸币有半文钱关系吗!

楼喻道:“朕打算设立银行。”

“银行……”范玉笙仔细咀嚼这两个字,蹙眉问,“这个银行与寄存点的区别是?”

“范爱卿问到点子上了。”楼喻环顾众人,问道,“诸位应该知晓寄存点的各项业务罢?”

“知道,可以进行异地存取钱,还可以寄送物件。”魏思答。

“好,之前将这两个功能结合在一处,是因为当时寄存范围只囿于八州,且业务算不上频繁,寄存点可以承担,但现在不同了。”

“朕打算在京城建立中央银行,其余州府的寄存点都作为分行,而寄送物件的业务从寄存点分离出去,另起炉灶。”

“银行可以进行存取钱财的业务,也可以向民间放贷,还可以发行纸币。老百姓到时候可以用手中的铜板去银行兑换纸币。”

“陛下,如何让百姓使用纸币?相比于纸币,还是铜钱更让他们觉得踏实吧?”杨广怀问。

楼喻反问:“如果将钱存入银行可以获得利钱呢?如果银行的贷款利钱低于民间私人质库呢?”

质库又叫典当行,其中有一项业务就是放高利贷。

高利贷是个深坑,一旦涉足,下场必定好不到哪儿去。

“利钱?”范玉笙惊讶,“陛下是说,百姓将钱存入银行,还能拿到更多的钱?”

“没错。”

范玉笙皱眉,“可即便如此,百姓又如何相信纸币可以进行交易?”

“很简单,等银行体系建成后,朝廷发给官员的俸禄将换成纸币,你们用纸币去采买,估计无人敢不收罢?”

众人:“……”

朝廷官员都用纸币买东西,老百姓敢不收吗?

陛下这招真绝!

时间一长,百姓对纸币产生了信任和依赖,自然就不会抵触纸币。

魏思则问:“银行与小商户又有什么关联呢?”

楼喻笑道:“那些小商户在大商户的压制下,一个个破产倒闭,并不完全是因为不擅经营罢?若仅仅因为资金比不上大商户雄厚而倒闭,岂不可惜?银行可以放贷给他们,让他们再次活过来。”

在楼喻看来,民间的小商品交易必不可少,这些才是真正能带动民间经济活起来的存在。

魏思眼睛一亮,“陛下,这的确是个好法子!”

“嗯,不过不是所有小商户都可以向银行借贷,银行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筛选,具体审核标准,由财政部与户部协定,再交给朕。”

魏思和楼荃皆恭敬领命。

大盛京城和各个州府皆设立寄存点,朝廷一声令下,寄存点便根据指示更改业务。

官方物流体系建立后,对传统镖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不过早在几年前,官方就与民间镖局进行合作,将一部分业务分派给镖局,因为商业飞速发展后,各地寄存点的寄送能力实在不足。

传统镖局在冲击下,有的顺着潮流做出改变,有的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留存下来的新镖局逐渐成为物流体系的主力军。

此次将寄存点改为银行,寄送物件的功能便完全落在新式镖局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