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2/2页)

下旨的时候,乾元帝已动了杀心。

——趁着另一个自己不在,他要杖杀伏蔚!

这也是谢青鹤极其“佩服”不平魔尊的一点。

伏蔚面对这场必死之局,心生胆怯,只想避而不见,若熬到大魔尊降临,危机自然消弭于无形。

不平魔尊则问他,你能保证从此以后每天十二个时辰乾元帝的皮囊里都是大魔尊么?若不能,此后势必要解决与乾元帝之间的嫌隙,否则日日都有大祸临头!

想要使用魔类的手段摆弄乾元帝是不可行的。

一来乾元帝有天子紫气保护,大魔尊想要附身都得借助和尚破去紫气,不平魔尊能奈何?二来乾元帝的皮囊现在让大魔尊穿着,要动大魔尊的东西,也得问问大魔尊是不是同意。

伏蔚胆怯避祸的时候,不平魔尊接手了他的皮囊。

明知道乾元帝召见是问罪处死,他不使任何魔类手段,硬生生走出了一条生路。

说起来也不过是示弱、讨好、勾引,然而,能让怒不可遏、心存杀机的乾元帝改变主意,甚至对他多了一丝怜惜,就不得不承认不平魔尊太会洞彻人心,也太能把握时机。

但凡他对乾元帝情绪心理的把握错了一分一毫,就是必死之局。

摄魔之时,这段记忆一闪而逝,谢青鹤也没有太过在意。

如今在伏蔚记忆世界里重现,谢青鹤才体会到伏蔚此刻的凶险,越发觉得不平魔尊这化解灾祸的能力何等凶残?考虑片刻之后,谢青鹤决定跟他进宫,从头到尾“学习”一遍。

单论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谢青鹤觉得自己活得太自我了些,做得实在不怎么好。

既有不足,便去学习。

不平魔尊跟着传旨太监进宫,马上就遇到了极大的危机。

乾元帝压根儿就不打算见他,太监进门禀报了没多久,出来的就是一队拎着廷杖的侍卫,直接就要把伏蔚就地杖毙。

谢青鹤心想,若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那肯定是威逼利诱,使下人再去通报。

只有见到了乾元帝,才能进行下一步。

不平魔尊的选择与他相同,不过,步骤不大一样。

面对侍卫拎着的廷杖,不平魔尊北面叩拜,先谢了皇父恩旨,老老实实地趴下了。

这一队来执行旨意的侍卫比任何人都惊恐。

这可是五皇子啊!皇帝平时喜欢得不得了,前不久还去蔺城祭天,眼看就是第二个隐形太子了。

甭管皇家父子怎么吵闹,平时打死个大臣不要紧,这要是把皇子隐形太子打死了,秋后算账能逃得掉?父母妻儿都得跟着遭殃。所以,下杖的时候也不敢下死手,只等着事情还有转机。

不平魔尊挨上十多下,看着挺惨,其实没怎么伤着筋骨,他就开始流眼泪,对身边的宫人太监、行刑的侍卫说软话,无非是祈求再见皇父一面云云……

就算是个不得宠的皇子,死在自己面前也是天大的祸事,何况这还是个很得宠的皇子?

不平魔尊话说得软,满院子奴婢下人都怕惹事,巴不得皇帝改变主意,自然有人去通报此事,说了宫门外的详情。

谢青鹤从这里就开始给不平魔尊点赞了,这货实在是会揣摩人心。

乾元帝心冷如铁,命令直接杖毙伏蔚,没有半点迟疑。

但,正常人的反应,接到必死的旨意,肯定是要挣扎一下的,比如哀求认罪,说不得还要哭得涕泗横流,说一说父子之情,哭一哭早逝的亲娘之类。

乾元帝御极多年,见惯了这种蠢事,当然不为所动。就算伏蔚要哀求,他也不可能理会。

说要杖毙,就是杖毙。

然而,不平魔尊没有哀求。

宫人回来复旨,说伏蔚叩拜谢恩,直接躺倒的时候,乾元帝就愣住了。

这种失算错愕的心态不足为外人道,但肯定会藏在乾元帝的心里,隐隐约约有点不爽。他的权力被冒犯了,他本该享受伏蔚的哀求,却无视伏蔚的哭诉,让伏蔚绝望……伏蔚却没有求他!

这点淡淡的不爽,打断了乾元帝泄愤的快感。

他一辈子杀了无数后妃臣子,这会儿竟忍不住去想外边怎么样了?已经打死了吗?

等到宫人再来回禀,说五皇子祈求再见皇父一面,又说五皇子被廷杖揍得多么地惨,哭得一张小脸泪汪汪的……乾元帝终于觉得爽了。对的,你就得求朕,不求朕是不正常的。

就这么拒绝伏蔚,直接把他打死在宫外,就能满足了吗?

从前或许可以。

但,经历过先前的心态落差,乾元帝已经不满足了。

他要亲眼看着伏蔚哭得像条狗,匍匐在皇父跟前,再绝望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