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第2/3页)

这是谢青鹤第二次提及“等我回来了”,伏传心念一动:“大师兄,为何故事重提?”

“你从前对‘我’也是这样么?”谢青鹤突然问。

伏传不解:“哪样?”

“有事便放在心底,一声不吭,自己消解。”谢青鹤问。

伏传被他问得一愣,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与谢青鹤可以说是无话不谈,任何事情他都敢去找谢青鹤“问”一遍,但,很多事情他也确实不会跟谢青鹤直说,宁可自己默默隐忍。

就如同他和谢青鹤赤诚相对许多年,那也不可能两人一起上茅房,彼此对着放臭气。

哪怕是道侣至爱之间,也要留存一些私密和体面。

谢青鹤继续问道:“在观星台时,你夜里不睡觉,坐在榻上发呆,你说是不足一提的小事,说出来怕被我笑话,不是不肯对我说,而是不肯对‘大师兄’说,不肯对任何人说。如今又坐在这里发呆——这又是不肯对‘大师兄’说,不肯对任何人说的不值一提的小事么?”

这番话切中要害。

伏传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表情略显艰难。

谢青鹤见他这样就有些慌了,犹豫片刻之后,拿手抹了抹他的脸:“我不问。我不该问。”见伏传眼底带着晶莹的湿润,他心中越发难受,“我不是逼迫你。我只是……”

谢青鹤叹了口气,带着些歉疚赔罪的意味,低声解释说:“小师弟,幽精爽灵都有同样的记忆,我原本是不该有情智的那一部分。等那个‘我’回来了,我就不在了。他们喜欢你,我也喜欢你。我或是不能与他们相比……也想尽力使你开心。”

“我只是想为你分忧,如今话赶话多问了一句,让你如此难为,倒是弄得本末倒置。”谢青鹤用手抚摩他的脸颊额头,低声安抚,“你别难过。只要你开心,别的都不重要。”

伏传被他几句话说得哽咽了一声,摇头否认道:“我说过,大师兄就是大师兄,没有这个大师兄那个大师兄……”他抱着谢青鹤的胳膊擦去眼泪,真正触动了情肠,难以自抑,“正因为是大师兄,我才不敢说也不敢问……”

谢青鹤分得清楚他的情绪真假,皱眉道:“你,究竟……为何烦恼?”

伏传挨在他怀里沉默许久,方才问道:“大师兄就不觉得文师妹带回来的消息很奇怪么?——为何不许我接近仙棺?”

“有危险?”这是谢青鹤下意识的反应。

“便只有我接近仙棺有危险么?”伏传又问。

不仅有文澜澜带话回来,还有谢青鹤留在幽冥花上的字句,两边的说辞都很一致,不准伏传接近仙棺。如果所有人接近仙棺都有危险,以谢青鹤的周全谨慎,绝不会单单点名伏传。

谢青鹤考虑片刻,安慰他道:“这也说明不了什么。天塌下来,也有大师兄替你顶着。”

“若我就是将桑山仙人打落云端的恶……”

伏传一句话没说完,谢青鹤竖起食指捂住了他的嘴。

“若你与仙棺旧日有仇,也已经轮回成人入世赎罪。退一万步说,你是谢青鹤的道侣,是寒江剑派的掌门弟子,再有多少前事,前有宗门,后有师兄,轮不到你来操心烦恼——不要再钻牛角尖了,想的都是没谱的事。”谢青鹤哄道。

两人正在榻上絮絮叨叨说私房话,门外有弟子来禀报:“掌门大师兄,伏小师兄,天子来访。”

谢青鹤和伏传都很意外。

天子来访?

皇帝怎么会突然到访桑山?压根儿就没收到消息啊。

论情论理,于公于私,世俗天子亲自来访,谢青鹤总要出面接待。伏传连忙起身服侍他换好衣裳,与谢青鹤一起出门,问道:“天子驻跸何处?”

“弟子来时已经到了大本营,说是要先去拜望老真人。”门下弟子答道。

谢青鹤下意识地觉得不妙,伏传同时叫了声“糟糕”,二人也不曾互相确认询问,默契十足地双双腾身而起,直接朝着上官时宜的住处飞掠而去。

中堂已经是一片狼藉。

满地龙鳞卫兵卒的尸体,姚岁倒扑在门廊之前,门窗碎了一地。

眼见着上官时宜的轻雪枪顺着屋墙劈开了大半座堂屋,伏传指间的慕鹤枪倏地飞出,人便随着□□呼啸而至。上官时宜的枪法就是怒战八方的大杀器,伏传又杀进了战圈,两把枪同时横扫,整个中庭根本就盛不住这可怖的战力,砖瓦屋舍就像是纸糊的玩意儿,瞬间就被轰了个粉碎。

谢青鹤不紧不慢地守在外围,额间飞出一道剑光,两道剑光,三道剑光……整整八十一道剑光,遮天蔽日般笼罩着整个战场,引而不发,伸缩吐锋。

屋舍彻底坍塌之后,四道身影飞了出来。

鲜于鱼、上官时宜,谢青鹤不认识的中年人,伏传。

三打一,原本不该有悬念。

然而,谢青鹤不认识的中年人非常能打,居然能单手接住上官时宜的强袭,指尖水纹波动,划开一道奇异的空间,险些把鲜于鱼扔了进去——千钧一发之际,伏传将慕鹤枪掷了出去,鲜于鱼一把抓住,伏传又牵动真元将慕鹤枪强行收回,顺便把鲜于鱼带回身边。

谢青鹤没有看见己方落败的可能,便安然自若地从旁掠阵,以防对方逃脱。

这已经是上官时宜第二次遇袭了,这人肯定与此前重伤师父的人同伙。想起这伙人谋害恩师还企图构陷小师弟,谢青鹤就不打算放过他们。

掠阵时,谢青鹤还有心思低头看了倒在地上的姚岁一眼,给他丢了一瓶药:“自己吃。”

姚岁伤得不轻,自己挣扎着爬了起来,倒出药丸吃了一颗,撤到安全地点窝着休养。

谢青鹤继续观战。

渐渐地,谢青鹤从战圈中读出了几分暧昧。

众所周知,众对单的战斗有极限。空间只有那么大,万人一拥而上也只有最内围的战士才能得到出刀的机会,外边的人只能打酱油等着递补。修士作战也是如此。

如上官时宜、伏传这样使枪的修士,非常擅长一对多,万军从中斩级百千不在话下。

但是,要他们联手去对手一个敌人,反而很别扭,施展不开。这时候就需要战场默契,互为主次,谁的机会最好,谁便主攻,其余人等负责补位、补刀,打辅助。

这场战斗自然是以上官时宜为主,伏传修为比鲜于鱼高了不止一筹,应该是伏传打下手。

然而,现场并非如此。

上官时宜一直都在带着鲜于鱼围攻对手,伏传一直被冷落在战场边沿。

——凭伏传的战力,要强行杀进去不难,但肯定会破坏上官时宜和鲜于鱼的攻势。那就不是打配合了,而是一团混战。非但不能提升战力,一个不小心还可能上演自己人干自己人的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