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2/5页)

“好的,梅书记,这个计划书是我写的,缺乏经验,写得不大规范和周到的地方,还请梅书记指点。”余思雅微笑着道。

梅书记颔首,没多说,翻开了计划书。

说是计划书,其实就三页纸,阐述了辰山县养殖基地的构想,以清河鸭养殖场为中心,在全县60多个公社推广养殖业,清河鸭养殖场负责提供鸭苗和技术支持,并按市场价收购鸭子。

接着,计划书还展示了前景,勾勒出一个产业集群效应和明年能给各大公社创造多少经济效益,并展望了全县通路通电的宏大愿景。

说是愿景其实也不大恰当,计划书上,余思雅规划的是在80年实现村村通路通电的目标。而且还算出了开个五千只规模的养殖场,公社一年大概有多少利润,这些利润能办哪些事,同时铺路通电会对全县的水泥、红砖、石子、电线以及建筑业有多大的带动效应,创造新的岗位等等。

这于其说是一份计划书,不如说是一个产业规划布局书,就是简短了点。习惯每次接到的报告都是五页以上,几十页也不稀奇的梅书记合上了计划书,还有点意犹未尽:“总共就三页?”

余思雅笑着说:“时间紧迫,我也没经验,所以弄得简单了点。梅书记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她可不耐烦做一大堆华而不实的报告,扯东扯西,浪费时间。

梅书记仔细一想,这报告虽然简单,但该说的都说了,而且连修路通电所需的原材料也估算出了个大致的数字。要做到这些可不容易,旁的不提,光是数据核算就是一个大项目,而且还要统计全县这么多公社的数据,这可不是个轻松的事。

扬了扬计划书,梅书记感兴趣地问道:“这都是你一个人做的?”

余思雅含笑道:“王书记和冯书记,不,应该是冯主任也给了我许多帮忙。我对全县公社的情况不是特别了解,多亏了他们给我提供的信息。”

王书记感激地看了余思雅一眼,余厂长可真是个好同志,受表扬的时候还不忘带上他。

即便如此,那计算也不是个不小的计算量了。梅书记琢磨了一会儿,将计划书放到了桌上,然后对余思雅说:“余厂长,待会儿让小胡带你去档案室借阅一些资料,你重新做一份更翔实的计划书,回头我跟县里面的领导通个气,咱们定个时间,召集各公社干部开个会,再来商讨这件事。”

余思雅和王书记都一脸喜色:“谢谢梅书记!”

梅书记摆手:“都是为了工作,去吧。”

两人起身跟梅书记道别,然后由小胡带去档案室查资料。

路上,小胡有意交好,高兴地说:“恭喜王书记和余厂长,你们的计划非常好,要是能实施,那咱们全县的工业都要上一个台阶。”

虽然这会儿还是计划经济时代,但各个省市县还是要比拼工业水平的,这也是地方官员的主要政绩考核之一。

余思雅客客气气地说:“这多亏了领导们的中支持,咱们大家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嘛,为人民服务。”

听到这话,小胡也笑了:“对,为人民服务。余厂长,王书记,这儿就档案室了,王书记应该比较了解档案室,我还有工作,就不陪你们进去了。”

哪能让梅书记面前的红人来陪他们啊。余思雅笑道:“谢谢胡秘书,你去忙吧,咱们慢慢看。”

“成,要是有什么问题去隔壁楼找我。”胡秘书在档案管理员那里说明了情况,让余思雅和王书记签了名之后就离开了。

余思雅和王书记一起进了档案室。

县里的档案室不大,总共两间屋,可能有四五十平,整齐地放置着一排一排的架子,架子上摆满了各类文件和县志等书籍。

余思雅主要是想了解县里各公社的大小,地图分布,还有主要的产业,便扭头问王书记:“县里的地图在哪里?还有产业分布,以及各公社的人口,粮食产量等等的资料。”

王书记到底是做了几年秘书,对这些很了解:“你跟我来。”

他来到架子前,取出一张折叠好的地图,打开交给余思雅:“这是全县的地图,绘制于1962年,应该变化不大。这上面是按比例缩小绘制的,你能看得懂吗?”

余思雅掏出了笔和本子,还有小尺子:“当然,这上面都不写着吗?1:100000的比例图,你别说话,让我先算算。”

哎,没有计算器计算机就是不方便,还得口算心算。

余思雅这一整天都泡在档案室,只有中午的时候出去吃了顿午饭,然后又折了回来,翻阅卷宗,查看资料,写写记记。

王书记帮她把需要的资料都找了出来,便没事干了。余思雅见他坐在一旁挺无聊的,便催促他:“王书记,都来县城了,你要不要去拜访拜访老朋友?”

王书记对余思雅已经有所了解了,她这个人从不做无用功,也不会多管旁人的私事,所以肯定也不止是字面上的叫他去拜访老朋友。两人如今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王书记不再摆架子,直接问道:“你想我做什么?”

余思雅扯着嘴角笑了笑:“这不是看你闲坐在这里无聊吗?去找找老朋友,联络联络感情,回头咱们公社要什么需要老朋友帮忙的也好说话,你说是不是?感情嘛,是需要维护的。”

王书记再度无语,能把拉关系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余厂长可真是个人才,好像什么话到了她嘴巴里,都成了好词。

“那好吧,我交代了看档案室的同志,你要需要什么资料找不到的,问他。”王书记站起身,难得来县里一趟,他也确实该多跟以前的关系网走动走动。

王书记去找昔日的朋友聊天喝茶了,余思雅继续埋头做笔记,同时心里无比的怀念后世的计算机处理信息,需要什么,一搜就出来,不用像现在这样,一页一页地翻。

王书记是秘书出身,跟县里大部分的领导干部都认识,还有几个关系挺不错的,这一通聊下来,转眼就到下午四点多了。他估计余思雅快看完资料了,便告别了朋友,准备回去找余思雅。

下了楼,结果就碰到了梅书记。

看到昔日的秘书,梅书记眉眼一挑:“小王今天挺闲的,去我办公室里坐坐?”

王书记赶紧跟上。

到了办公室,梅书记非常和蔼可亲:“坐,上次比较忙,咱们都没来得及多聊一会儿。说说,你在红云公社怎么样?一年了,还习惯吧。”

王书记低着头,嘴角翘起自嘲的弧度:“梅叔叔,我挺好的。这趟下乡,我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以前能做你的秘书,家里面功不可没。”

梅书记欣慰地看着他:“看来你这趟下去历练没白去,成熟了不少。不必灰心,余思雅是个另类,她对商业有种咱们普通人没有的天然嗅觉,而且非常具有大局观,思想灵活,善于整合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你跟她搭档,能学到不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