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一十章 家庭氛围(第2/2页)

阿尔文鄙视的看着“钱迷”老成,他好笑地说道:“按照你这种算法,JJ现在已经是千万富豪了,你看他日子过得怎么样?

连个孩子都没有,房子都买到孙子辈儿的去了。

每个月还着贷款,连喝酒都要扣扣索索的跟着朋友混,你说这日子过得有什么意思?

你要是转变心态,你现在就可以退休享福了。”

老成没有接阿尔文的话茬,他只是感慨地说道:“JJ太苦了,坦普尔不去华尔街工作有点屈才了。

不过我就算了,我还是老老实实的混到65岁,到时候实在干不动了,还能替嘉文看看孩子。

享福是什么?有人成天花天酒地的叫享福,我每天待在这里忙几个小时,在跟老街坊们聊聊也是在享福。”

阿尔文看着老成,就像看到了上辈子无数的华国父母。

他们忙碌了一辈子,在新一代看来,他们好日子没有怎么过过,但是却从来不会喊苦,而且希望一直能继续忙碌下去。

年轻人不懂他们图什么,只能用最高大上的眼光去看待父辈的努力,毕竟他们奋斗的一切最后都要留给下一代。

人这个东西很奇特,内心的寄托有时候比物质的丰裕还要重要,这不是什么旅游、跳舞之类的东西可以代替的。

阿尔文上辈子那干劲十足一代人,退休之后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工作其实就是他们最大的内心寄托,证明自己价值的关键所在。

上辈子阿尔文见识过好多老人催着儿子女儿生孩子,有时候真的不一定就是为了传宗接代,更可能的是想要在“失业”了之后,重新找一种心灵寄托。

然后他们会在过程中,把自己把自己儿子女儿童年缺失的部分,“过分补偿”给新的小生命。

这是一种情感替代,也是父母对孩子内疚的一种另类表达,更是阿尔文上辈子那个世界的华国,一部分老人独特的生存状态。毕竟儿女都成年,老人不可能要求他们重新拿起奶瓶……

当然,这些不是绝对的,各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到老了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坏人到老的还是坏人,自私的人到老了也不会变成慈善家。

老人性格各有不同,但是幸福一般只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找到新的心灵寄托的,另外一种是由儿女提供新的心灵寄托的。

当然,还有另外两种,那就是一种自己有钱的,另外一种就是儿女有钱的。

看着满脸红光的老成,阿尔文唏嘘在他的胳膊上拍了一下,摸出了一瓶龙骨酒递给他,说道:“还是要保重身体,以后就算儿子长大了,也能打得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