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张天选(第2/2页)

没完,还要包括《国语》,诸子百家。

等等啊,上面这些是正文,光有这些怎么能体现出我们大宋制科考生的逼格呢?所以——历朝历代大儒们为这些经书所写的注疏,也在考试范围里边哟……

用苏轼参加过的那次制科来举例,阁试六论如下:

一,《王者不治夷狄》,出处:《春秋公羊传》,何休的疏注;

二,《刘愷丁鸿孰贤》,出处:《后汉书·刘愷传》,《后汉书·丁鸿传》;

三,《礼义信足以成德》,出处:《论语·子路篇》,包咸的注述;

四,《形势不如德》,出处:《史记·吴起列传》;

五,《礼以养人为本》,出处:《汉书·礼乐志》;

六,《既醉备万福》,出处《诗经·大雅·生民》,郑玄笺注。

六道题中,三经三史,三正文三注疏,范围可以说是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