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上欧阳内翰书》(第2/2页)

或曰昌期诋周公,盖其可诛之由,油请再疑之。

王莽篡前,杀己幼长二子,以示天下至正。

平帝病,莽告于天,祈以身代。

长安西反,莽怀携孺子婴,日夜祷于太庙,作《大诰》。谓必匡汉以还。

然其后若何?

当是时,天下儒者共推莽。请加九锡之书,至近五十万。士庶公卿,皆以为贤。

油幼读史,每以其窃国为恨,而以士庶公卿为愚。

及待长成,自问当斯时也,何由辩周公之贤,而纠莽之奸?

此油不解其四也。

然此惑昌期曾为解之——使世无周公,则亦无莽。

油以为至论,皇宋叚祥,正盈朝野,此无劳周公之时,而不可孕莽之世也。祈内翰善思之。

另启:事已动摇圣听,油惧有小人后踵,不以公为忠,但以僭妄非公,惑导人主而去公者,窃为内翰忧之。

祖宗制度,不以文字罪人。此深远之虑计,奈何以一昌期而毁之哉?

油愚,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