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水转大纺车(第2/2页)

一个工作日,可以纺出上百斤纱线!

关于水转大纺车使用情况的记载,《农书》中提到:“中原麻苎之乡,凡临流处所多置之。”

由于其效率太高,因此往往多户人家合用一车:“或众家绩多,乃集于车下,秤绩分纑,不劳可毕。”

元人揭傒斯讲述都江堰的《蜀堰记》中曾记载,“今缘渠所置,碓磴纺绩之处,以千万数,四时流转而无穷。”

沿着都江堰主渠设立的大型水利机械成千上万,其中除了加工粮食的“碓磴”,还有一部分则是加工丝麻“纺绩”。

元代如此成熟的大规模应用,不会是凭空出现的,因此在苏油仔细搜求西南农业资料的时候,特别点名过这点,一位川西商人送来了一份珍贵的水力纺纱机的资料。

可以八个纱锭同时加工,不过木制轴承和粗糙的麻绳传动,导致效率不高。

但是有了这个机械基础,加上苏家已有的缫丝机,苏油组织理工小组在两者其上进行了大力改造,最后研发出的纺纱机,效率远远高于王祯《农书》的记录。

首先改造的就是传动皮带,更换成传动链之后,就抵消了皮带打滑带来的功率损耗。

这东西中国人张思训已经发明了快一百年了,估计是受了水龙骨车的启发。

当然苏油领导的理工小组不可能还那么粗糙,和弩炮扳机的传动装置那样,非常接近现代自行车链条了。

还有调节转速的装置,同步纱锭速度的装置,将飞轮和曲柄合二而一的曲柄轮装置,都被苏油一一加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