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阳兵工厂(第2/2页)

铜壳子弹工艺已经摸索了二十年,仅仅一个弹壳,制造工艺也非常复杂,需要经过铜料熔铸,多次冲压拉伸,切边,挤盂,收口,机加工,表面处理等多项工序。

炮弹的弹头和弹壳同样是如此。

之后还要装底火,装引爆药,炸药。

弹头要填炸药,发药,印信。

最后才是组装成子弹和炮弹。

装药车间有三百名工人,两班倒,如今没法上夜班,车间两百米范围内都通通不能用火。

为了克服无数的工艺难题,工人和技术人员们发挥了自己最大的聪明才智。

比如装填弹头的力度要保证每一颗子弹都一样,使用下压型装填结构肯定不行,工人们创造性的发明了上举型装置,子弹顶到上部的重物之后,如果超过设定压力,重物就会被顶起来。

这样就保证了每一颗子弹头的填装,都是标称压力,也就是上方可移动重物的重量。

一个小小的弹头装填设备,都已经改造了好几代,工人们还给它装备了力量方向转换的连杆和节省力气的杠杆,不但节省了力气,还满足了人体手臂下压的习惯。

诸如这样的举措不是一处两处,最终设计成型了子弹和炮弹流水线上的诸多工艺文件,工艺流程,工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