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风向(第2/2页)

因为害怕失位,蔡确在上朝议政之时,面奏太皇太后,以太后从父高遵裕复灵武之功,请尊为太尉!

这里的太尉可不是民间对节度使都统制等高阶武官的尊称瞎喊,而是真正的武官第一人,三公之首的大司马!

司徒、司空、太尉为三公;太保、太傅、太师为三师。

本来太尉应当在太保之下,但是宋朝脱胎于军阀小朝廷,因此为了平衡文武站班的街序,生生将太尉提到了太傅之前。

以太师为文班之首,以太尉为武班之首,置太尉于太师之下。

蔡确此奏,明明是借此求媚,固宠希荣。

然而他太不了解高滔滔的性格了,失分得更加严重。

太皇太后在朝堂之上直接驳斥蔡确:“灵武一役,叔父固然有功,然朝廷早酬以使相之荣,岂可再赏?”

“当时五路皆进,其功又岂可由叔父一人独享?”

“蜀国公经统五路军事,平夏叙功,才得进一阶贴职。”

“其后扶绥宁夏,支撑青唐、西域两场大战,不劳朝廷锱铢之费,功勋卓著,这才得进司徒。”

“叔父虽为至亲,然其功与国公孰伟?焉有越之而受太尉之理?”

理正词严,确惶悚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