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分割财产(第2/2页)

应中外臣僚及民庶,并许实封直言朝政阙失,民间疾苦,在京于登闻鼓、检院投进,在外于所属州军驿以置闻。

朕将亲览,以考求其中而施之。”

议者犹以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司马光和吕公著这一次予以了严正的驳斥,在苏油的提醒下,牢牢把握住了“先王之道”的正确解释权。

改政于正,归法于良,正是先帝自安石相公去相,独揽朝政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

证据?证据多的是!

这又是苏油万年老苟带来的好处了。

苏油的奏章,从来都不是“陛下你应该怎样怎样”的格式,而是“致君尧舜”模式。

“臣这里遇到了什么什么问题……问题的原因大致应该如下一二三四五……臣觉得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这样解决:方案甲,方案乙,方案丙……陛下明睿,烦请降敕,臣也好奉旨躬行。”

而赵顼的回复一般都是:“嗯,国公考虑得真细,朕觉得吧,方案乙看着就不错,国公先试试看,记得反馈效果给我,不行咱们再及时调整……”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虽然多数都发生在苏油曾经治理过的地区,但是却不妨碍吕公著现在拿出来说事儿——看看!研究蜀国公在外路和朝廷之间的公文来往,那些改良措施,一直就是先帝的本意嘛!

“于是众议乃息。”

丙午,辽遣使来吊祭。

辽国如今鸽派当政,与大宋处于“蜜月期”。

传闻耶律洪基得知南朝司马光、吕公著、苏油入朝,曾经严肃地告诫臣下:“今南朝贤臣主政,慎勿生事。”

而此次辽使除了致哀,还有一系列的事务要与大宋“商议”。

说白了,就是想利用大宋国丧,拿一笔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