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蔡确的下场(第2/2页)

因此高滔滔一直压着不出手,就是因为有些投鼠忌器。

王珪的日记,立刻让蔡确之罪和神宗撇开了关系,让高滔滔终于有了惩治蔡确的充分理由!

台谏官本来就是天子用来钳制宰执的最后一道防线,台谏官交游宰执,那就是“政治癌症”。

以苏油那么厚的根底,苏辙一任右司谏,苏油就坚决不担任具体职务,现在更是溜到中牟去了。

这就是懂规矩和不懂规矩的区别。

乌台诗案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差点就开了“以文字罪人”的先河,要是真成功了,赵顼就会背上封建王朝帝王最可怕的污名。

王珪已经死了,华夏一族的传统,讲究人死为大,何况告发的是自家儿子,算是变相的“自首”,朝廷包容他几十年的苦劳,最后不予追究。

不过蔡确可就没这么好命了,直接因为此事被贬为英州别驾、新州安置。

真实历史上,蔡确被贬好歹还有个过程,先是被罢为观文殿学士、知陈州;然后因他弟弟蔡硕的事被削夺官职,转任安州;之后又转任邓州;最后因《游车盖亭》诗语涉讥讪朝廷和高滔滔而被追贬英州别驾、安置新州。

这次倒好,直接一次性到底,且彻底定论,再也不可能如历史上那般出现反复。

新州时称“烟瘴最甚”,有“人间地狱”之号。

范纯仁、吕公著在高滔滔那里求情,以蔡确母亲年老,岭南山高路远,不宜让她翻山越岭为由,主张改迁他处。

高滔滔根本不搭理:“险陷先帝于恶,以台谏之身交通大臣,仅此两罪,山可移,此州不可移!”

吕公著又去请求赵煦,要他在高滔滔那里替蔡确开解一二,赵煦更加不搭理。

敢谋害司徒,不罪王珪我都心气儿不平,还想让我替蔡确说好话?没门儿!

此事还有很多后续,比如御史盛陶、翟恩、王彭年,因不上疏弹劾蔡确,被罢官出外。

中书舍人彭汝砺认为处理过重,因封驳对蔡确处理的诏旨,同样获罪出外。

应该说如此从重从快处理蔡确,的确有些不合制度流程,很多人根本不是“蔡党”,也一点不同情他。

他们反对的是高滔滔“不合制度”这点,只能算是各自都有各自的坚持。

其实苏油还很认可这些人,犯罪分子也应该有辩护律师,为的是保证法律执行过程中的最大正确性,这是后世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不过苏油也明白,诽谤高滔滔“以母改子”,想夺高滔滔立赵煦的功绩为自己的“拥戴之功”,这才是高滔滔要整死蔡确的根本原因。

女中尧舜,可不是曹太后那般任人欺负!

蔡确的确是自己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