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范镇(第2/2页)

之后范镇推举苏轼为谏官,可惜苏洵去世,苏轼丁忧。

谢景温污蔑二苏利用回京官船贩卖私盐,范镇力为辩白。

熙宁十年,苏轼自密州返京,被阻止于京外,改任徐州。

范镇让大苏就寄住于自己在城东郊外的园子里,整整呆了两个多月。

乌台诗案,范镇虽然已经致仕,依然上书力救三苏,被连累罚铜二十斤。

十二平均律在朝廷得用,标志着理工之学开始影响礼制与政治,成为显学。

而这重要的一步,也得力于赵忭、范镇和司马光的大力推崇。

因此苏家人上下,对范镇都异常感恩,皆称“二丈”而不敢名。

范镇胸襟开阔,洞察力极强,在政坛上一贯有高处着眼,大处着力的作风。

其奏章上疏论政,反对冗官,要求军政、行政、财政三个系统亟须通气协调,不要互不相知,各行其是;

特别要求赏民养民,增强国力,方能有效抵御外侮。

否则“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

即便到了千年以后,历史学家们评论宋代政治得失,多言“三冗”,即冗官、冗军、冗政,却空以为大宋繁华,很少从积贫积弱、贫富差距这个角度思考,曾不如千年前一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