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寻骨问龙(第2/3页)

根据四川古蔺发现的大型恐爪龙类足迹,其足长约30厘米,根据脚部与身长的比例推测,留下足迹的恐龙体长约为4米,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体型最大的恐爪龙类,这就是文中钩爪龙的原型。而吐蕃军团中另一种小型的恐爪龙类:掠龙,则同样是根据我在西南地区发现的一些较小的恐爪龙类足迹推断出来的。这些恐爪龙类的恐龙足迹非常有趣,不同于肉食性恐龙常见的三趾型足迹,由于要保护高高抬起的第二趾爪,这类恐龙的足迹都是两趾型的。而且,一些足迹记录表明这类恐龙可能有着群体活动的行为,证据是这些恐龙的行迹彼此平行,很可能是集群前进而同时留下的。这个有趣的发现直接证明了好莱坞科幻片《侏罗纪公园》中伶盗龙群体作战的正确性呢!

香囊城唐人的活动区域以甘肃兰州民和盆地和其北部的酒泉地区为主。这些盆地的恐龙动物群记录包括了恐龙化石和大量的足迹化石。在其中的刘家峡恐龙足迹点,曾经发现过一对硕大无比的蜥脚类恐龙的前后足迹,其中后足迹长1.18米,宽0.9米,一位成年人坐在其中都绰绰有余。

①北山龙 ②雄关龙 ③肃州龙 ④北山龙

白垩纪早期,甘肃北部恐龙动物群生活场景。

近处7只棕黄色的北山龙组成一个小家族,一只毛色发白的肃州龙也加入其中。

面对气势汹汹的雄关龙,它们显得十分慌张。

硕牙龙的原型是兰州龙(Lanzhousaurus),兰州龙包括完整的下颌骨、牙齿、颈椎、脊椎、胸骨、趾骨和肋骨等。这种恐龙的奇特之处在于其巨大的牙齿,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牙齿化石实在是太大了!此前,白垩纪早期的鸟脚类恐龙,如著名的禽龙,它们的牙齿仅有3至4厘米长,可是这次发现的一颗上颌牙齿化石竟然长达14厘米、宽4厘米,拿在手上就像一个香蕉一样,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植食性恐龙牙齿中最大的。

黄河龙大夏龙分别是黄河巨龙(Huanghetitan)和大夏巨龙(Daxiatitan)。黄河巨龙长约20米,是目前国内已知最“胖”的恐龙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黄河巨龙有着宽大的臀部和肩带。其臀部骨骼的中间部分——荐椎高不足半米,却宽达1.1米,而1.2米长的肩胛骨最宽处竟可达0.8米。黄河巨龙发现后不久,古生物学家又在兰州民和盆地找到一个更大的家伙——大夏巨龙,属名赠予化石所处的大夏河流域。该化石非常惊人,颈椎极大,有些类似马门溪龙。马门溪龙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之一,其19枚颈椎构成的脖子占到24米身长的二分之一。大夏巨龙也有一个长脖子,颈椎很可能有19枚,全身则达到近30米的长度,这使其取代马门溪龙成为我国最长的恐龙。

北山龙Beishanlong)发现于俞井子盆地北山一带,体长约7米,几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强壮的似鸟龙。北山龙生活于湖泊周边地区,其前肢有着长达15厘米的大爪,可能是用来防御或挖掘、搂耙地面,寻找食物的。尽管体型不小,北山龙仍然要面对同时代那些强大的肉食性恐龙的攻击,所以,利用两条大长腿快速奔跑是它们存活的不二法门。

肃州龙Suzhousaurus)属于兽脚类恐龙中的镰刀龙类(亦称懒龙类),它体长近7米,高约2米,是白垩纪最大型的镰刀龙类之一。从已有的化石推测,体型巨大的肃州龙造型非常奇特,其体态如同一只地懒,甚至如一只褪毛的巨型火鸡。从后肢的长度和结构看,肃州龙很可能并不擅长运动,行动较为缓慢,但前肢的利爪是有力的武器,能够保护它们免受掠食者的骚扰。这些利爪很可能也是它们的进食工具,被用于挖出地下栖息的昆虫,或者一些植物的根茎。有学者甚至认为肃州龙等镰刀龙类可能会在水畔捕捉鱼类,就像现在的熊那样。

北山龙和肃州龙的克星很可能是此地发现的雄关龙Xiongguanlong),其脑袋长度超过45.7厘米,臀高1.5米。雄关龙代表了暴龙类演化的“失落环节”,这是因为其吻部长而狭窄,比较适合撕咬猎物,不同于晚期大型暴龙类大且厚重的吻部,后者的结构非常坚固,能直接咬碎猎物的骨头。

甘肃北部发现了数种鸭嘴龙形类(Hadrosauriformes)恐龙,包括了金塔龙(Jintasaurus)、叙五龙(Xuwulong)和马鬃龙(Equijubus),分别对应着文章中的半月龙阳关龙马鬃龙。这些鸭嘴龙形类恐龙有一套进步的咀嚼系统,这可能与它们经常要应对非常粗糙的食物有关,其口中往往有数百个牙齿,用来切割和研磨,在这个过程中,新齿不断冒出,替换已经磨平的旧齿。此外,鸭嘴龙形类恐龙便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体长在10米以内,没有什么自卫的手段,行走速度也不快,往往是依靠群体活动来自保。

肃州鸟的原型是白垩纪时期活跃在甘肃北部玉门一带的甘肃鸟(Gansus)。甘肃鸟是今鸟类已知的最古老成员之一,其化石非常丰富,诸多特征与现生的鸟类没什么区别,其残存趾间蹼和其他软组织表明它可能是靠足推进的潜水鸟,很像现代的鸭子,但能力稍逊。

作为宠物的鹦鹉龙是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这种恐龙广泛分布在白垩纪早中期的中国及其周边。鹦鹉嘴龙憨态可掬而又不乏伶俐的外表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成年的鹦鹉嘴龙最长可达1.5米,一般体长在1米左右。鹦鹉嘴龙最突出的特征是它这张“鸟嘴”上大型的角质巨喙,其形态和功能和鹦鹉的喙部极为相似,巨喙能帮助它咬断和切碎植物的叶梗甚至坚果。鹦鹉嘴龙的巨喙可能有着巨大的咬力,参照现代的平胸龟,巴掌大的平胸龟一口能咬断一双一次性竹筷!而体长近1.5米的鹦鹉嘴龙,其咬力就更加惊人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喙嘴如此发达?答案是鹦鹉嘴龙头盖骨背后四周有骨脊,固定着强有力的颚肌,使它的喙嘴能用力地咬噬。由密集发现的化石来推断,鹦鹉嘴龙可能是群居生活,漫游在河湖岸边的丛林中,并且还具有非常强的家族性。一些保存极好的化石表明,鹦鹉嘴龙的背部到尾巴有一排中空的管状毛,这些毛长度接近16厘米,可能是被用作种群内互相标识的工具。

落羽城唐人在第一部中只是崭露头角,他们活动在今日中国华北东北一带,为热河生物群的核心区域。主要出场的恐龙在后续作品中会有更多体现。本书涉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