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第4/5页)

“当初我就不该让白绣绣进门!”江老太气的胸口闷,她满脸的刻薄,尖声道:“自从这女人进了门之后,小陵就不把我当妈了,现在竟然还敢这么跟我说话,我倒是要看看,他一个瞎子,不靠我们,还指望白绣绣养他么!真是气死我了!”

刘春霞心里冷笑,难不成这老太婆当所有人都是傻子么,说是说养活苏望亭,可之前要不是看在苏望亭有补贴钱的份上,她难道真愿意无条件的养?

真是可笑。

只是这些话,刘春霞不可能说出来,只能小声安抚,“妈,您别生气,小陵也只是一时被蒙骗了,以后就会知道您的好的。”

江老太稳了稳自己的情绪,斜了一眼刘春霞,“我不让小春读书,你不会怪我吧?”

“妈,我怎么会怪您,家里什么样的条件,我是知道的。”刘春霞笑着道。

她在江家早已经学会了,伪装自己的情绪。

见刘春霞这么说,江老太心里才好受一些,她嗯了一声,说道:“家里的事情多,总得有个人帮忙,现在你又怀孕了,等把小夏过继出去之后,咱们家日子才能好过一些,总不能这日子刚好过,就花钱让小春这小丫头去读书了,这女娃娃培养出来了,那也是别人家的,还不如等你生了我孙子出来后,好好培养才是真的。”

虽然对于江老太说的,刘春霞嗤之以鼻,但是后半句话,她还是认同的,女儿再好,那也是要嫁人的,总归还是生个儿子要紧。

她嗯了一声,一副顺从的样子。

看的江老太心情缓和了不少,她又道:“放心吧,我不会亏待你们二房的,等小夏的事情解决了,就给你炖只老母鸡,补补身子。”

难得江老太如此大方,刘春霞也流露出了几分笑意,“谢谢妈。”

陈翠花那边做事情很快,联络了娘家人之后,就牵上了线,那远方亲戚,听说这边有个五岁的女娃娃,立马就心动了,和陈翠花联系了时间后,就等着见人交钱,带人走了。

回去江家后,陈翠花把事情和江老太说了一下,江老太怕夜长梦多,就准备在这几天就把事情给解决了,省的影响到江行的婚事。

江老太沉吟片刻后道:“这样吧,明天要是白绣绣出门去,你就让你那远方亲戚上门来,跟对方说好,咱们私底下来,别弄大了动静,我看小陵下午都是要午睡的,那时候把人带来最好,事情解决了,我这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下了。”

这也是陈翠花想的。

这钱拿到手了,自己也就不用担心江老太会拿出钱来去补贴二房,不然她是真的不甘心。

陈翠花连忙应下,笑眯眯的就去做了这事情。

等第二天。

白绣绣照常去出摊。

家里只剩下了苏望亭一人,陈翠花看到人走,就赶紧朝着娘家方向走去。

张秋梅瞧见人鬼鬼祟祟的,心里觉得有些不太妙,想了想还是决定去找白绣绣先,毕竟自己的小姐妹和她说好了,要是江家有什么诡异的动静,就去找她。

见江老太如此冥顽不灵,苏望亭面无表情,“妈,当初小月要读书,你不是也让了么,小春这孩子是个读书的脑子,为什么就不行了呢?”

“我不知道你说的天赋不天赋,是啥意思,反正读书这事情你想都不要想,我们家没钱,你别提了,就这样。”江老太看苏望亭上门就是气自己的,竟然想到要让江春去读书,这赔钱货读什么书,读了可不更赔钱了么。

那钱干啥不行,非得给赔钱货读书?

一听这言论,苏望亭眉头蹙起来,“妈,现在讲究男女平等,小春这孩子有天赋,要是浪费了,对她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刘茹问道:“我看了下,要来学习的人,远远超过了咱们之前的计划,要是都收了的话,我们人手安排不过来,要费的时间精力也更多了。”

“要筛选的,不能什么人都收,咱们这一次选的人少一些,重点是要把这个事情给办起来,等到这边起来了,到时候我们才好办卫生学校,收更多的人来培训,要不然的话,上面不一定会支持。”白绣绣这么说。

这事情解释起来很复杂,要想学习这些知识,短时间是成不了效果的,一般来说得要个一年半载,不过目前留给白绣绣的时间不多,她的计划是半年出第一批学员出去,能够下到乡村里,做好医疗人员。

想到这,白绣绣道:“我们选人,还是得选有知识的,要么是从医学世家里面挑选,要么就是高中毕业生,能有一定知识的,若是初中毕业的,本身成绩也比较优异,对这方面能够融会贯通的,那也可以收。”

这个条件一出来,其实能选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刘茹点点头,肯定了白绣绣的想法,“你说得对,虽然只是学习简单的病理知识,但是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也要选择一批,相对而言是能够学成的学生,要不然的话,只会严重浪费领导们给我们的资源。”

这学习起来,是要花钱的,这钱就是上面拨的,白绣绣她们当然是想要省着一些的。

为国家省钱,那就是为自己省钱。

白绣绣道:“我们培训的方面,你去找其他几个同学说一声,咱们得尽快开课了。”

“行。”

这事情交代下去之后,白绣绣又去和丁健说了一声,对于白绣绣的想法,丁健自然是给予支持,当天就开始筛选人员。

虽然说这种医生,因为没有像是他们一样,到专业学校里受过系统方面的学习,关于医学和病理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其实是不会高的,这么一来,大病和重病肯定是治不了,至于稍微复杂的病就更不用说了,不过哪怕是这样,一些普通的,头脑发热的病,对于群众来说,也是很能方便他们的事情了。

原本报名的人数,一直被筛选到了二十二人左右。

虽然人数没有之前报名的人数可观,可是若是这一批学员都能学成的话,那也是不小的贡献了。

这些事情都处理好之后,丁健这边上课的学校也找到了,虽然简陋但也风风火火的能开学了。

丁健看着学生们陆续到场,对上了一旁的白绣绣,感慨道:“这要是都能学成了,分派到乡村去,那这些可都是人民们的救命恩人啊。”

其实丁健一直都很好奇,为什么白绣绣把这个叫做培育赤脚医生。

赤脚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他不明白。

不过等到之后第一批学员成功毕业到了乡村后。

他亲眼看到,这些人员白天赤着脚在那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而到了夜晚又要继续看医学知识,忙的时候农忙,空的时候看病,那尽职尽责的为人民服务,热情洋溢、辛勤劳作时的模样,哪怕再苦再累,脸上都是笑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