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第4/4页)

听到这话的孟月蔷两人,古怪的看了一眼叶序,特别是章春妮,她突然就觉得自己的眼光很差了。

自己当初是怎么看上叶序这个傻子的。

自己喜欢的姑娘,现在对别的男人这么殷勤,竟然还这么高兴?

简直就是二傻子本人了。

一路上。

白绣绣都咧着嘴心情很好的样子,跟在苏望亭的身后,因为现在两人的身份原因,所以在这个学校里,也不好太过于明目张胆。

等到了办公室里,白绣绣发现,苏望亭这一回又是一个人一间办公室,她大胆的走了进去,直接就把门给关了。

苏望亭将手里的水杯放在了桌子上,看向了白绣绣,先开了口,“到京都来,是学校里的安排,本来想要先找你的,可是这边实在是太忙了,你也不在之前住的地方,我就没来得及找你。”

两人通讯不方便,现在没有手机电话这些,京都又大的很,想要偶遇一个人并不容易,加上苏望亭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第一堂课下来,就成为了这边的明星老师,这事情也就更多了。

如今他是京都的老师,白绣绣是京都的学生,身份上就有了一些转变,他不能明目张胆的打听白绣绣,这样会影响到白绣绣。

这年代,不提倡高调恩爱,也不提倡师生恋,是会被说闲话的,哪怕是苏望亭和白绣绣这样的情况,也只能低调一些,免得招惹来一些没必要的麻烦。

白绣绣眼睛亮晶晶的看着苏望亭,倒是不介意苏望亭没提前来找自己,她满脑子都是两人能近距离接触了,她高兴的问道。

“你是要一直在京都了么?”

要是这样的话,她岂不是时不时的就可以看到苏望亭了。

这简直就是一个太好的消息了。

苏望亭揉了揉白绣绣的脑袋,语气抱歉,“只是过来一个学期,下学期就要回去了。”

“没事没事,这也是好消息!”白绣绣太开心了,这简直就是意外惊喜,她沉浸在这样的喜悦里面,觉得上天实在是太给力了。

见到白绣绣开心的如此纯粹,苏望亭也不由被感染了几分,他张开了手臂,低头看向她,“要不要抱抱?”

“要要要!”

大概是太过于高兴了,白绣绣这会儿已经忘记了矜持了,满心满脑的都是苏望亭,直接就扑到了对方的怀里。

苏望亭的身上很温暖,有淡淡的肥皂味,闻起来很舒服。

对于白绣绣一下子扑到了自己的怀里,饶是苏望亭做好了准备,脚步也被这冲击力往后挪了一步,随后便是稳稳当当的抱住了对方,小小个的,很舒服。

他将下巴搁在白绣绣的脑袋上,语气温和,“今天怎么突然想到来上我的课了,我记得你不是化学系的。”

听到这问话,白绣绣才想起,自己最初来上课的原因,是抱着不服气,想要来看看新来老师,到底有多优秀的。

结果却是意外惊喜。

新来的优秀老师,就是自己的美人老公!

不过当时,她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还是杠过两句的,现在想起来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白绣绣红了红脸,轻咳了一声,转移了话题,“苏望亭,那你现在住在哪里啊?”

“学校里的宿舍。”见白绣绣没回答,苏望亭也就没在继续追问,善解人意的很。

白绣绣哦了一声,从苏望亭的身上离开,她抬起头看向苏望亭,想到他在学校里的欢迎程度,说话就忍不住有些酸了。

“苏望亭,你在我们学校很受欢迎,你知道么?”

现在整个京大,都在讨论这个新来的化学老师,光看孟月蔷和章春妮那样,就知道其他女生是什么样。

关于知青的故事,白绣绣知道的不少,类似于年纪大了,就只能在农村里安家,嫁给本地人,就还是有可能拿到工农兵名额的,只是这一去城镇,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可能留下村子里的孤儿寡母。

说起来似乎很负心,可是在这个时代,就是不得已而为之,很多事情都是不得已的,每个选择,都是有着背后的辛酸。

白绣绣想,这样的情况能避免,自然是最好避免。

她利用卫生局主任的身份,在卫生局里开了会议,打算把卫生学校的招生活动,正式扩展到知青行列。

这个提议。

赞同的人占少数,不赞同的人占多数。

左大壮率先开口,“白主任,你说的是简单,但是知青本身的任务,就是到乡下来帮助农民们做事的,现在要把人招生过来,做什么学习,那这个工程量就大了,这知青去年光是毕业就毕业了六届,要安排怎么安排,我的意思是,不要成为固定的模式化,若是他们愿意来,那就通过村子里的公社报名,不一定非要让知青都到咱们这来的。”

这么一来,工程量就太大了。

其实按照农村里现在的状况来说,知青能够发挥的作用实在是太小了,她们几乎都是初高中毕业的,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但是能做的事情却是只能跟劳动力有关,加上生产队的权利实在是太小,基本上都是上级领导指挥,可是上级领导却不都是有文化的,基本上都是农民出生。

哪怕知青们想要科学种田,却架不住上级的指令,最后能够造成的影响便不大,她们的作用也就没有了。

本身村子里就是排斥知青的存在,自然更不会听从知青们的话了。

左大壮的意见,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意见,这事情自然又是被拖了,白绣绣也能理解这些人的想法,这个事情要做起来,不是她们一个镇上的卫生局,可以办成的。

这代表着,原本要安排到乡下的劳动力,现在都要先到白绣绣这边来学习,不说知青愿不愿意,上面的人就不愿意多动弹这些。

做的好了,那是白绣绣的功劳,做的不好,那是他们这些领导监管不力。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没人愿意做。

白绣绣的困扰,同样也是农场里某些人的困扰。

张继仁告诉白绣绣,“其实你的想法,孟主任之前也提出过,知青们拥有一定的知识点,能够更简单明了的了解他们想到的方案,比起和农民们沟通要简单太多,要是能由他们主导种田,用科学的办法种田,不说能翻多少倍的产量,但至少绝对比现在好,可是知青的话语权太小,根本住不了主,而孟主任他们也是空有想法,没有权利去做这件事情。”

这是目前最大的弊端,知青们要是利用好了,那就是绝对的利刃,可偏偏这成了最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