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4/4页)

“……”

洪婶:“是的,买一份有一份礼物,买两份就有两份礼物了,而且这礼物只限第一天才有。”

“掌柜,我要五文钱的饼干、五文钱的蛋糕,是不是有十文钱的礼物?”

“掌柜,我……”

杨海燕:“大家安静一下,这边有个篮子,要什么点心大家可以拎着篮子去柜台前选购,选购好之后去收银台结账,结账的之后收银台会给礼物。当然,大家也可以在里面休息一下,一边吃点心,一边喝奶茶。”

“奶茶是什么?”

“奶茶好喝吗?”

“什么奶茶啊?没有听说过。”

杨海燕:“大家一个一个来,不要着急,没有喝过奶茶的可以先免费品尝,现在大家开始排队。”

虽然说人流量不少了,但是镇上拢共也就这些人,再多也不至于乱了秩序。

最早排队的是一个老妇人,她孙子前天吃了蛋糕之后一直闹着要吃,而且价格实在便宜,所以她今天一大早就来了,她拿着篮子选了4块小蛋糕、12块小饼干,然后看到旁边还有红豆饼、绿豆饼、黄豆饼,只不过前天洪婶宣传的时候没有这三种,所以好奇的问:“这是什么点心?”

洪婶:“这是红豆饼、绿豆饼、黄豆饼,里面分别是红豆馅、绿豆馅、黄豆馅,每块两文钱。”

老妇人一听要两文钱便不看了,虽然比小蛋糕和小饼干大,但是小蛋糕和小饼干经吃,每天上午给孙子一块、下午给孙子一块,一文钱都能吃两天了。而馅饼看上去油炸的金灿灿的,但是两文钱太贵了。

老妇人越过红豆饼、绿豆饼、黄豆饼,又看到了又白又浓又香的小圆子奶茶:“这是什么?”

洪婶:“这是小圆子奶茶,您可以尝尝。”她用调羹淘了小半碗,里面有两颗圆子。

老妇人接过便喝了:“真好喝。”甜甜的奶香味让人的口水都丰富了起来,“这个多少钱?”

洪婶:“三文钱一碗,您可以在我们铺子里喝,那边有桌子,可慢慢喝。如果带走的话,得自己准备碗。而且这个奶茶很补身体,不管是小孩子还是大人,都有很高的营养。”

杨海燕虽然在收银台,但是收银台和点心柜台是相连的,她听着洪婶和范婶为客人介绍,这些都是她给她们科补过的。

如果是在现代,论补身体、营养价值,根本没有人会稀罕奶茶,甚至像奶茶这种饮品还会被当做垃圾食品,但是古代则不同。

首先,现代人有得糖尿病的,但是古代人百千个中,都挑不出一个的。如果古代人能得糖尿病,那真是另类的富贵病了。所以奶茶在古代,算作是极有营养的饮品,而且杨海燕的羊奶放的糖少,小圆子又是面粉做的,不像现代的奶茶会加入香精、糖精等东西,喝多了对人的身体不好。

在羊奶和牛奶中,如果让杨海燕自己选,她自然是喜欢牛奶的,但是在古代,羊奶比牛奶来的容易。

一、牛比羊珍贵很多,一只羊只需要一两银子就够了,而一头牛需要不低于八两的银子。

二、牛在古代是很珍贵的动物,对老百姓来说,拥有一头牛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是非常值钱的家产,牛是作为劳动力存在的,不能随便杀。而羊则是和普通的家禽一样,用来吃的。

杨海燕买的两头羊,都是刚刚下崽子的,羊的产奶周期是7-9个月,每天大约是3-4斤,两只就是6-8斤了,当然有时候也是不稳定的。

不过7-9个月之后,养需要去配种怀孕,等生下了小羊仔之后,就会再度产奶。不过这样一来会麻烦,所以杨海燕的想法时候,等羊不产奶了,可以做烤全羊吃了,然后再买两只可以产奶的羊回来,一举两得。

老妇人:“这怎么带走啊?一碗有多少啊?”

洪婶拿出小碗,就是平常吃饭的小碗那般大小:“这样大的碗一碗。”一碗大约200克多点,每天的羊奶消毒除菌之后,给洪叔的儿子留一碗,再做了蛋糕和饼干之后,剩下的不到五斤了,也就是5000克不到,可以做20杯奶茶。

老妇人想了想:“我没有带碗,你们的碗可以借我买一碗吗?回头我把碗送回来,我家里也是镇上的。”

杨海燕道:“婶子,这个奶茶是不能久放的,半个时辰内要喝光,不然奶茶里的营养就没了,所以我们不提倡把奶茶外带,只提倡客人在铺子里喝,这边有准备桌椅,可以在这里歇息。”过于深的解释,比如羊奶牛奶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喝完,会滋生细菌之类的,这个时代的人是听不懂的,所以说没有营养是最通俗易懂的。

老妇人一听这个就不要了,万一孙子在半个时辰内没有喝光,没有了营养,那不是浪费吗?这可是要三文钱呢:“那我不要了,我就要小蛋糕和小饼干。”

杨海燕:“那您来我这边付钱。”

老妇人走到收银台:“掌柜,你们说买一份送一份礼物,我买了这些,送什么礼物啊?”

杨海燕:“您买了四块小蛋糕,要2文钱,12块小饼干,要3文钱,一共5文钱,对不对?”

老妇人:“对对对,我算过,是5文钱。”

杨海燕:“我们每花1文钱送1块饼干,您花了5文钱,送您5块小饼干,现在是4块小蛋糕、17块小饼干,您数一数,对不对?”

老妇人:“啊哟,这么好啊,一文钱送一块小饼干啊?那我5文钱,岂不是等于送了一文钱的小饼干?”

杨海燕:“是的,也就是今天开业才有这样的价格,今天过后就没有了。”

老妇人:“那不行,我还得再买点,我家孙子喜欢吃,今天既然有便宜,我得多买点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