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第2/2页)

陈淮一口答应,就差没拍胸脯对天发誓。

有了东厂的帮忙,张羡龄放心了不少。东厂的番子可谓是遍及全国,交际面很广,他们去寻良种,总比文瑞康和萧荷花没头苍蝇似得乱找要强上许多。

为了更好的了解庄稼的生长规律,张羡龄决定,亲自种一回水稻,今年是来不及种完全程了,只能明年开始。

一个人种地,未免有些孤单,朱祐樘虽能陪着种一种,但到底要操劳国事,不能时时刻刻呆在地里。张羡龄便把目光看向了寿儿——明年开春,按虚岁算,他就满七岁了,可以干点活。而且学农这件事,大臣们应该也不会反对。

她特意向寿儿说:“明年开春后,你若是愿意下午来陪我种田,那就只用上半日的课。”

朱厚照一听,竟然还有这种好事,连忙答应了。

到了次年二月,他不仅自己来陪张羡龄,还呼朋唤友叫上了一群小伴读,一起开始学种地,跟搞春游似得。

来到地里一看,竟然有牛!好大的牛,感觉比马儿都壮实,瞧着可真好玩。

朱厚照胆子大,骑着牛玩。

张羡龄见状,让朱祐樘抽空教寿儿吹笛子,凑成一副牧童短笛的经典画面。

起初并不很辛苦,朱厚照需要做的,就是骑牛放牛,顺带跟着娘亲学育秧。

可随着时间逐渐推移,他渐渐察觉到不对劲了,这种地可比读书要辛苦的多!

栽下初秧之后,朱厚照不肯动了,赖在屋里装病。

明知寿儿是装病,张羡龄还是让他歇了几天。虽说叫寿儿下地,可这么小的孩子,她当然不指望他干什么活,只是叫他尝试一下而已。不过很显然,就是偶尔干点农活,都是很累人的事。

见寿儿一直没动静,张羡龄倒也没发火,照例每日那上草帽往西苑去,只是走之前问上一句:“你明日去吗?”

朱厚照背着身子道:“我……还是不舒服。”

“行吧。无灾,无难,跟娘下地去。”

临行前,朱秀荣奶声奶气的提醒宫人:“把那个碗底有小鸭子的瓷碗带上,我要拿那个给哥哥倒水喝。”

张羡龄笑道:“不用带,你哥哥不去,他怕吃苦。”

朱秀荣“啊”了一声,很惋惜的样子:“哥哥不去呀。”

不行,不能在妹妹面前丢了面子。

“啊——我去。”朱厚照抓了抓脑袋,一溜烟从榻上爬起来,“谁说我不去了!无灾,我们走。”

他气鼓鼓地踩上鞋,走在最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