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最后一个原配 二十(三合一)(第4/5页)

这一回更是打折了他一条腿。

姜兴盛当场就晕了过去,再次醒来,又回到了家中。姜夫人趴在床边哭,连姚雅意也在哭。

就连威胁的话都是一样,姜兴盛也彻底明白,那个揍他的人,就是不让他觊觎李幽兰,哪怕是他找容貌相似的女子都不可以。

这幕后的人,就算不是李幽兰,也是和她有关的人。

“是她!”姜兴盛咬牙切齿。

听到沙哑的声音,婆媳两人猛然抬头,看到他醒过来,都惊喜不已。

姜兴盛看着她们,一字一句道:“是李幽兰找人打的!”

姜夫人惊讶过后,立刻去了衙门。

不过和上次一样,夫妻两人被请到公堂上,都能证明他们早早睡下,最近的日子挺正常,楼宇整日不出门,他妻子除了偶尔去铺子里见管事,并没有和别人来往,丝毫疑点都找不到。

姜夫人不甘心,但事实就是如此,她不接受也只能接受。

*

又是一日,秦秋婉正和楼母在院子里闲聊谈心,婆媳俩都有心,相处得挺不错。

有敲门声传来,婆子不在,秦秋婉亲自去开。

看到门口的姜夫人,她有些意外:“你怎么还上门呢?”

又一次告状不成,姜夫人又被讹诈了一间铺子,简直就是记吃不记打。

姜夫人并不想来,可她不甘心让揍了儿子的人逍遥法外,今日上门,就是为了套话。

“你有空么,我们谈谈。”

秦秋婉摇了摇头:“我要陪婆婆,没空跟你废话。”

姜夫人假装没听见这话,自顾自问:“兴盛挨打的事,跟你无关?”

“他做了那么多的混账事,挨打了就来找我,哪有这种道理?”秦秋婉嘲讽道:“他缺德事做得多,在我看来,他挨打也是活该。”

姜夫人眯起眼:“你恨他?”

“对啊!”秦秋婉颔首:“若不是如此,我也不会问你要那么多东西。”

言下之意,她的恨意已经用铺子抵了。

秦秋婉活了这么久,想要从她口中套话,基本不可能。

姜夫人又说了几句,还是一无所获。秦秋婉没耐心应付,很快就把人给打发了。

站在街上,姜夫人满心烦躁。

她心里明白,打儿子的就是这俩人。她也想过找人报复,可她又怕把李幽兰给逼急了之后说出大儿子的秘密,有把柄落在别人手里的感觉很不好。

总是右想之下,她去了郊外。

这把柄若是不存在,她便可随意施为。那武安侯世子都住了半年了,也该回京城去了。

秋日里的郊外一片寥落,处处都是荒草,之前景致不错的吊脚楼,似乎也荒芜了许多。姜夫人很顺利地进了门,几个月不见儿子,甚是想念。

看到儿子,她霍然起身:“兴耀,你好像瘦了。”

姜兴耀和武安侯世子住在这里,平时没人打扰,两人的感情不错。之所以不回京城,一来是武安侯世子不想回,二来,姜兴耀也有意阻拦。

因为他无意中探听到,世子在京城侯府中还有几个相好。并且,侯府有意让他成亲绵延子嗣。

只这两点,姜兴耀就知道,若是回京,他肯定会有源源不断的麻烦,绝不会有如今的清静。他也知道,自己阻拦不了多久,只是想回京的日子晚一点,更晚一点,让两人的感情更深些,如此,哪怕到了侯府,他的处境也能好点。

武安侯世子一般是不愿意见姜夫人的,看在心上人的份上,他得伏小做低。但冲着一个商家夫人,他实在做不到。若是高高在上不搭理人,心上人看了大概也不高兴,所以,还是避开的好。

趁着世子不在,姜夫人急忙将家中最近的处境说了,尤其强调了李幽兰夫妻俩捏着把柄问她讨要好处的事。

姜兴耀对于自己的那个冲喜妻子并没有放在心上,不过,以前也听母亲抱怨过,记忆中,那是个挺麻烦的人。听着这些,他皱起眉来:“她既然要离开,那咱们放手就是。何必跟一个孤女计较?还有二弟,实在太任性,这天底下那么多的女子,他也不是非她不可,为何非要找和她容貌相似的女人?那楼宇是个秀才,本身能力不弱,谁能容忍自己的妻子被人惦记?要我说,二弟也是活该被揍。”

姜夫人跑这一趟,并不愿意听儿子说这些话,这么久不见,她也一见面就与儿子争执,不接这个话茬,转而试探着问:“你和世子如何?”

姜兴耀垂下眼眸:“挺好的。他已经答应过,等回到京城之后,让我帮他管私房,对外做一个管事。”

对于商人来说,能够做侯府世子身边的得意人,已算是一步登天。这以后家里要是有孩子读书,凭着这一层关系,出将拜相也不是不可能。就算不提以后,世子和太子是血表兄弟,找上门来的人不要太多。见不到世子,那就肯定只能求他身边的人。儿子虽不是官员,却能让官员送上厚礼小心翼翼相求……姜夫人大喜:“这挺好的啊!”她戒备地看了一眼周围,声音压得更低:“这已经定好的事,你倒是赶紧跟他回京把此事兑现啊!”

姜兴耀抿了抿唇,不想说世子其余的相好和即将被逼着娶妻的事,只道:“我心里有数。最迟不过冬日,我们就会启程。”

得了确切的答复,姜夫人吐了一口气。那就再忍这对夫妻几个月,到时候,先找人揍他们一顿泄愤,再谈其他!

她打算得好,可回家看到受伤的儿子,还是忍不住心里憋屈。一般人得知家中搭上了世子,都会客客气气,偏那夫妻俩不吃这一套,实在让人憋气,她也不能为了这点事去麻烦世子啊……又给自己打气,再忍三月,就能舒心了!

就在深秋时,汪家出了事。

之前汪家手中捏着李家的地契,每年的出产都由汪夫人收了。手头一宽裕,李氏就难免大方,不止送了两个孩子读书,也从不让二人手头拮据,就怕他们被人看不起。

可后来地契被追回,往年都有的租子今年突然就没了,李氏手头也大方不起来。

可兄弟两人已经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结交的友人也都是手头宽裕的,这手头紧张,一开始还能蹭……可也不能长期让别人请客,都说人穷起贼心,兄弟俩也一样,手头没了银子,两人刚好得知了一个同窗的把柄,于是,借着此事经常讹诈。

这些事情,李氏都是不知道的。眼看两个孩子没有回来逼她拿银子,她以为孩子变得懂事,每每想起都挺欣慰。

那个同窗今年十七不到,并没有兄弟俩以为的那么富裕,为了满足兄弟俩越来越大的胃口,他不忍心逼迫家中,便出手偷拿了别人的银子。

和兄弟俩做同窗的都是家里勉强能够供得起孩子读书的人家,这银子丢了,肯定是要查个水落石出的。然后就查到了那个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