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风光回京(第2/2页)

由于身边有官学学生监督,这些税吏不敢找其余主动去粮站纳税的村民麻烦,那就只有寻不老实的家伙狠宰了。

而且这些不愿主动纳税的家伙,基本都是村里土豪级别存在,以往他们的税粮可都是由整个村子,或者整个宗族摊派的。

可这一次官府玩了粮站这套手段,基本杜绝了这些乡村土豪糊弄村民或者族人替他们纳粮的借口。

于是,原本这帮子和官府底层税吏关系极好,早就勾结在一起的乡村土豪倒了大霉。

没办法从广大的村农那占油水,那就只能对不住以往这些朋友了,结果闹出了不少乱子,甚至都出了几条人命。

有些乡村级别土豪确实吝啬,宁愿舍弃性命也不想掏出一粒粮食。

那没什么好说的,被整了只能怪自己活该,就算出了人命官府也不会理睬。

也是因此,经过了头一年的动荡,到了后两年,整个淮扬甚至出现了一副‘大治’景象。

没办法,就是最贫困的村民手里都有了余粮和余财,加上贾琮暗中支使鼓捣的蒙学教育扩张计划,使得整个淮扬最底层的农村子弟,都有了那么点子盼头。

日子好过了,还能读书认字,甚至学上一门手艺,只要不是真的懒惰到家,基本混个温饱不成问题,整个社会的面貌不出现巨大改善才见鬼了。

可以说,除了上任第一年还有些磕磕绊绊之外,后两年多时间,整个淮扬就是一副盛世繁华景象。

不管是上层权贵还是底层平民,都得到了不少好处,自然对林如海这个巡抚交口称赞。

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寻常的官场考评来评价林如海,甚至都有些不合适了。

要是再让他坐上一任淮扬巡抚,以林如海的成绩,指不定就能形成浩荡大势,直接推动其进入内阁,并且还能占据相当显耀的位置。

不管是当今还是内阁一干大佬,显然都没有让林如海迅速崛起,并且成为大庆王朝顶尖大佬的想法。

没办法之下,那就只能将林如海调离淮扬,至于后续的安排还没风声传出,显然不管是当今还是内阁大佬都头疼不已。

像是林如海这等政绩显著之辈,若是不能妥善安置的话,朝廷的威信将受到极大影响,这是当今和内阁大佬们绝对难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