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1章 论文的深刻内涵(第2/2页)

这些安慰剂文化的制造者和生产者,让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填满人们的生活,用直接快速廉价的娱乐模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和不满情绪,让其沉溺在低级的快乐中无法自拔,而逐渐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甚至完全丧失学习能力与长远规划的能力!

而这三种情况显然都是网络时代下通俗文艺作品创作过程中所必须竭力避免和对抗的内容。

如果不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那么文化领域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大的割裂。

文艺创作者开始脱离群众,创作的内容只在小范围的精神生活中发挥作用,无法对这个世界以及社会实际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西方价值观的不断入侵,传统的价值观被颠覆,捍卫传统价值观的人与接受西方价值观的人,开始变得越来越水火不容。

甚至在许多领域会爆发出激烈的摩擦,思想上的冲突会演变成为现实中的冲突。

而那些低级娱乐和安慰剂模式的娱乐,会逐渐席卷整个底层的文化娱乐市场,让底层的民众失去思考和向上的动力。

如此一来,不同的人群会因为阶层、环境、价值观等种种因素越发割裂,变成彼此都无法互相理解的群体,从而让信息茧房效应进一步的加强。

这显然会诱发非常严重和可怕的后果。

于是立足于这一困境,论文紧接着提出了网络时代,通俗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所需要的必要因素。

首先是根植于传统文化根基与一般民众文化诉求的内涵。

网络时代,通俗文艺作品不能完全脱离传统文化根基,也不能背离民众文化诉求。它要始终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进行创作。不能陷入曲高和寡,盲目自嗨的困境,也不能成为西方价值观入侵,断绝传统文化传承的帮凶。

只有满足时代的要求,满足普通群众的诉求,才是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

其次,作品本身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新潮性,甚至是预见性。

仅仅反映时代是不够的,优秀的文艺作品还要具备一定的新潮性,甚至是预见性,要提前预知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并做出警示。

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未雨绸缪!

最后在表现形式上,这些作品必须要紧凑并且足够抓人眼球。

许多有深刻内涵的文艺作品之所以难以起到广泛的影响,就是因为表达情绪冗长艰深,难以引起普通人的阅读兴趣,甚至连关注都很难做到。

如果一部作品无法让尽可能多的人关注,那么它的影响又如何获得提升呢?

对于严肃作品来说,这当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严肃作品天然就是曲高和寡的,想要读懂,需要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但是对于网络时代的通俗文艺作品来说,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就称不上是优秀的作品。

因为网络时代的通俗文艺作品,它的使命就是向普通人去传播正面的价值,如果别人都堵住耳朵不想听,你又如何完成这样的使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