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2/3页)

他跟关白羽的老师见过,有对方的联系方式,时不时还会联系一下,但聊的都是关白羽的学习,他知道关白羽成绩很稳,心态很好,在学校里也没人欺负关白羽,就放心了,不会多问。

星期一,石振一大早,就回了安山镇。

他在安山镇这边有个市政工程要做。

去年他接了那个盖三十二栋的房子的活儿之后,做得很认真,一点没有偷工减料,今年的发展,就越来越好了。

当然,那工程做的时候,他是遇到了一些问题的——有人房子盖着盖着没钱了,就想把钱欠着。

这种事情,真的非常常见,很多包工头,都拿这种事情没办法,他上辈子就对此无可奈何。

那时他不能因为收不到钱就停工,毕竟一旦停工,他的损失很大。

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干。

结果那些找他盖房子的人,看到有人不给钱,房子依然给盖,就看样学样,也不肯给钱。

不然……他们不就亏了吗?

包工头大多能赚钱,但其实亏得也不少,他当时就差点亏本,后来一咬牙真的给停工了,才勉强把钱收齐。

但最后,几乎每家人,都欠了他万把块钱没给他,他去要债,人家比他还大爷。

而且他们中很多人的说法都是……别人要是给了,他就也给。

当时他都想去起诉那些人了,但他们做这行的,有时候不能太刚硬,以免别人不敢跟他们合作。

而且那会儿,已经是几年后了,就算人家欠了他一些钱,他也还是有得赚的,最后这些钱,就成了一笔烂账。

这辈子不一样……有人不出钱之后,石振直接停工了。

他手底下不止这个工程,这边停工了,工人们可以去别的工地做……谁怕谁?

停工之后,石振去拜访了那些把钱交齐的人,一一道歉,又去见了那些不交钱的,就一个意思——没钱,他这里就不开工。

如此停工了几天,大部分人就把钱交齐了,至于实在交不出钱的……

石振找上人家,给人家出了主意——他们要是实在没钱,可以在房子没有盖起来之前,跟人签订合约,提前卖掉一套房或者一个门面……这不就有钱了?

这会儿还不是二十年后,门面挺值钱的,至于楼上的房子……这种一百四十个平方的现浇房,一套卖个五万,还是可以的。

自打他这房子开始盖,镇上的人,就都知道这房子质量好了。

这些地基,有些是一家独占的,有些是两家分一个的……就算两家分一个,也有一套房两个门面。

他们盖这个房子,算上地基,总共用不了十万,现在其中一套房拿出来能卖个五万……一半的钱就有了。

自家还有一套房子可以住,有一个门面能收租,绝对是赚了的!

有人听了石振的,把房子卖了。

之前有些人家因为钱不够买不起地基,现在眼瞅着房子开始盖了,就想要新房子……他们也愿意花五万块钱,买一套房。

钱的事情搞定之后,石振的工程就进行得非常顺利了。

去年年底,石振就把工程整个结束。

这房子,石振盖的是斜坡的屋顶,铺了大片的红瓦。

相比于平顶,斜顶对普通百姓来说更加实用,不容易漏水,至于外墙,他按照那些客人的要求,贴了蓝白相间的马赛克。

房子是毛坯,石振就给安了门窗。等客户验收过,确定没问题,把最后少他的五千块给他,他就交房。

上辈子他做这种工程是几年后,钱不值钱了,尾款是一万,如今倒是只有五千。

而这五千……毫不意外的,有人不想给。

人家也不说不想给,就说暂时没钱,要等等。

石振也不纠结,干脆把人家房子整理了一下,弄成自己手底下的工人的宿舍,给工人住着。

这做法,房主真要追究,他这边是要赔钱的,但是……如果真的去打官司的话,人家那五千,也必须给他。

合约都签了,他盖的房子,质量什么的没有任何问题,工程还提前完成了,他们挑不出错。

最后那些人到底还是受不了新房子盖好了自己却没得住,于是给了钱。

石振去年年底,就把所有的钱都收到了,整个工程下来,挣了大概七十万。

这还多亏了他有经验,知道怎么管理工人,不然……工程多拖一天,他赚的钱就会少很多。

另外那三个接了工程的人,盖房子盖得比较慢,去年压根没盖完,今年接着盖,结果因为这几年省城还有上海一直在搞建设,水泥等建材过了个年又涨了一波……他们干完之后,肯定挣不了他这么多。

不过石振也注意到了,他们的工程在质量方面……不怎么样。

这工程盖完就已经年底了,石振手上还有别的工程要做,再加上关白羽高三,寒假要补课……去年过年,石振没有回老家。

他不回去,石大林他们考虑过后,就也没回去。

他们家亲戚,很多都来这边打工了,平常都能见着,石大林对回去,也就没有什么执念了。

最重要的是老家那房子三年没人住,早就破破烂烂的,想到回去之后要住那样的房子,石大林就没兴趣了。

有这功夫,他宁愿把时间花在装修新房子上。

他们那房子的地基的位置是石振选的,朝东,是一排房子的最南面,南边套,也就是说他们这套房南边也是有窗的。

虽然这里的地基比其他地基稍稍贵了点,但这房子,确实比别的房子要好。

而房子最后的分法,是二楼归石大山和陈小芬,三楼归石大林和赵美云,四楼归赵秋娟,五楼归石星朝。

石大山和陈小芬不想走太多楼梯,才选的二楼,至于石星朝要最高的五楼,一来是他不介意走楼梯,二来则是……因为石振盖的是斜坡的屋顶,五楼多了个阁楼。

差不多的房子,多个阁楼,多赚啊!石星朝自然喜欢。

石大林和赵秋娟,也没觉得吃亏,事实上现在有个说法,金山银四,大部分人最喜欢的,还是三楼四楼。

半年过去,新房子已经装修的差不多了,不过大家都还没有入住,打算到七月放暑假,关白羽高考完,石大林他们的小店也不忙了,再搬家。

石振在自己的工地上看过,就去了新房那边看装修。

这时候,安山镇这样小地方的人装修,还没后来那么讲究,不怎么在乎风格之类。

农村很多人家,直接水泥地就完了,镇上的人家,做个水电,地上贴瓷砖墙上刷白,买点家具,也能直接入住。

赵美云石大林他们惦记着要省钱,对装修的要求,是便宜,石振就没有折腾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