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变数来临(第4/4页)

如今林威已经放权给了林不羡,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钟萧廷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林威也只能命人叫来了林不羡。

父女二人对视一眼,须臾间便交换了意见。

钟萧廷清了清嗓子,端起茶盏来喝了一口,正色道:“林伯父,四小姐,我昨夜深更接到京城可靠消息,太子殿下他……已于三日前,薨逝。”

“什么?”林威险些坐不稳,屁股短暂离开椅子又坐了回去,前倾着身体,问道:“此话当真?”

林不羡亦是万分惊愕,当今太子,年三十,正值壮年,虽然她也耳闻太子殿下的身体先天有些不足,但怎么会……?

钟萧廷答道:“此等大事,晚辈不敢胡言,此事千真万确,相信再有几日……命令燕国全境为太子殿下守制的旨意就会抵达洛城,还请伯父和四小姐有所准备。”

林不羡心头一动,这钟萧廷不过是区区地方小官,知道此等宫变已是奇闻,怎么连陛下的旨意也能知晓?

稍加思索后,林不羡想明白了其中关节,钟萧廷虽然官职不高,但他妻子的母家乃当朝户部尚书,而户部尚书之嫡亲妹妹,便是宫中恩宠最盛的贵妃娘娘,且孕有皇子成年。

想必这条宫廷机密,就是从贵妃那里传出来的,可是……

林不羡的心中又升起了另外一个疑惑,贵妃娘娘将太子薨逝的消息告诉自家身为户部尚书的亲兄长无可厚非,但奇怪的是:为什么户部尚书要冒着“泄露天机”的风险,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官位末流,毫无助益,且远在洛城的女婿呢?

还有……此等大事,京城的圣旨用的都是八百里急报传到各地,从京城到洛城……即便日夜兼程,一马换一马,最快也要五天,钟萧廷是如何比急报还快一步,收到消息的?

林不羡再度陷入了思考,她记得自己在一本书中见过:相传有一种名叫“海东青”的猛禽,飞行速度极快,远远快于马儿。

有些关边之地,会驯养一些海东青用作军报的传达,但驯养海东青的过程非常繁琐,且海东青和信鸽一样,放飞后只认一个终点。

难道说……?

户部尚书,或者是户部尚书的某位门人,曾经在洛城这个地方驯养过海东青,养成之后将海东青带到了京城,这次正好用了这只海东青来给钟萧廷传递信息吗?

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钟萧廷提前收到消息的原因了,可是……户部尚书的势力,是何时安插到洛城的?

林不羡也有属于自己的情报网,她知道洛城这个地方,看着不起眼,其实是宁王殿下的大本营。

洛城知府李青山,在洛城十几年如一日地生活,从不思升迁,也从未接到过任何调任的旨意。

要知道朝廷为了预防地方势力过大,明文规定各地知府五年一调任。李青山之所以能视这条规则于无物,全靠宁王殿下从中斡旋。

宁王殿下的父王与当今陛下是一奶同胞,后受到陛下的质疑,自尽而死,从那之后陛下就对自己这个亲侄子,当代宁王多番溺爱,不过是一州之地的知府,宁王殿下还是有能力左右的。

洛城,从来都是宁王殿下的大后方,每年李青山不知推举了多少洛城当地的人才,到宁王府去做幕僚,每年宁王殿下也会借走亲之名来洛城几次,本地多少商业巨贾想要寻求庇护,都要投靠宁王殿下呢?

户部尚书……应该是贵妃一派的人才是,虽然贵妃一派目前和宁王一派,和平共处,秋毫无犯,可贵妃膝下毕竟孕有成年皇子,在朝廷已立太子的情况下,宁王殿下怎么可能与贵妃派的先锋官——户部尚书交好的?

若非如此,户部尚书是如何将势力,安插到洛城的?

还有,钟萧廷带着这样一个消息来到林府,对林府而言,究竟是福是祸?

几个呼吸内,盘旋在林不羡脑海中的消息实在是太多,如一团团乱麻,看起来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可仔细一想又藏着暗线,就连林四小姐也不能迅速整理。

林不羡习惯性地往身边看了一眼,自己身边那个位置上,并没有那个熟悉的身影。

偏偏,云安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