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连中三元【一更】(第2/4页)

终于等到他们把羊杀完,谢老当家擦了把嘴,把酒杯往边上一丢,就站起来了。

他朝边上一伸手,范开便将一把长戟递到他的手里。

趁着酒兴,大早上的酒兴,谢老当家走到高台正中,挥了一下长戟。

那使臣跪坐在软垫上,双手扶在腿上,恐惧地抬头看去。

长戟正对着他。

谢老当家往回一收手,便将长戟收了回来,往前一送,又送到他面前。

谢老当家挥舞着长戟,每迈出一步,都十分扎实;每挥动一下,都送到庆国的面前。

纵使他因为人到中年,双眼浑浊,但目光依旧锐利如鹰,带着杀气。

仿佛有一个瞬间,天地万物都被他踩在脚下。

使臣两股战战,不住地往后退。

在挥舞长戟、将长戟送到使臣面前的最后一下,谢老当家忽然暴喝一声,把使臣吓得往后一仰,险些摔下高台去。

谢老当家仰天大笑,随后将长戟稍微往回收了收,猛的一下就劈烂使臣面前的桌案。

一时间,汤汤水水,洒落一地。

“还不快回去对你们的皇帝小儿说,半个时辰后,老子就起兵横渡饮马河,开始攻城。三年之内,老子要他下跪相迎。”

“陛下……”

“老子不求和,你们不是最看重脸面了吗?老子把使臣都打了,你们都没脸了,老子要开战!快来跟老子开战!”

使臣惊得说不出话来,谢老当家如同猛虎,又大喝一声:“还不快去?!”

“是……是……”

别说求和,使臣来齐,就连三句话都还没说上,就被赶回来了。

他哪里敢多做纠缠,从地上爬起来,屁滚尿流地就滚下台阶。他试图和来时一样,从士兵阵列之中走出去,却不想竟然在其中迷路。

士兵们站在原地不动,只是伸出手来推他,就把他推得东倒西歪。

庆国使臣跌坐在地上,脸色惨白,双唇颤抖,只能听见士兵们的大笑声。

使臣就是脸面,谢老当家就是要撕破庆国的脸面,让他们应战。

使臣骑着快马,跌跌撞撞地出了城,过饮马河,入庆国。

他一边跑过庆国的街道,一边大喊:“齐国攻城!齐国攻城!速……速禀陛下……”

他想到谢老当家那个猛虎一样的人物,身子一歪,直直地从马上坠下来:“快跑……快跑……”

先祖皇帝戏破使臣胆,在不久之后的某一日,亦入了典。

他说话算话,半个时辰之后,率领士气大振的齐国士兵攻城,庆国士兵难以抵挡,无不弃甲丢盔,短短数日,齐国连克数城。

两国战火由此燃起。

谢老当家越战越勇,一路横扫千军,谢沉一开始跟着爷打仗,等过了十七岁的生日,就开始独自统兵。

宋皎和他道过别,就跟着爷爷回了凤翔城,十六岁中乡试解元,在十七岁那年,开始准备会试。

*

齐国调整了旧国策,科举每年一届,不限其他,只要入齐国户籍,就可以参加。

太学对学子参加科考,也不设限,只要喜欢,可以年年去考。

宋皎就是在进入太学的第二年中了乡试解元,两个朋友温知和楚珩和他一起,同是亚元。

旁人都说,倘若他们各自错开一届,应该是能在各自的年份里当状元的。

可是他们偏偏不肯错开,一定要在科举考场里一决高下。

今年的会试定在三月,宋皎这阵子都在太学认真温书。

会试前几天,一直在外奔波的宋爷爷赶回来看他。

谢老当家在外打仗,出生入死,但他不懂其他,只知道一个劲地向前冲。宋丞相就要在背后负责统筹全局,谋划战术,还要负责调度粮草,稳固朝野。

所以说起来,最忙的人应该是宋丞相。

这天晚上,宋皎和两个朋友还在挑灯夜读,外面传来敲门声,随后又传来宋爷爷的声音:“卯卯,睡了吗?”

宋皎放下书卷,急忙站起来,小跑过去给爷爷开门。

他“嗷”地嚎了一嗓子,然后一把抱住爷爷:“爷爷!”

宋爷爷举起双手,把手里提着的食盒举起来,以防被他碰倒,还有一只大黄狗、一只大白猫,太学里不让养这些东西,宋皎只能把它们留在家里,这回宋爷爷过来,顺便把它们也带过来,让宋皎看看。

宋皎使劲抱了爷爷一下,才松开手,抬头看他:“爷爷。”

宋爷爷是赶路回来的,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就为了赶上宋皎考试。

房里的温知和楚珩也起身作揖:“丞相。”

宋皎把爷爷拉进来,把大黄狗和大白猫也牵进来,一边给爷爷铺好软乎的座位,一边问:“爷爷,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刚刚回来的吗?事情都解决了吗?”

“嗯,都解决了。”宋爷爷颔首,把食盒放在桌上,“看看。”

宋皎打开食盒:“哇!”他恢复正常:“这是什么?”

“回来的时候,陛下特意嘱咐要给你炖,孔圣人益气汤,今晚喝一点,明天就不要再喝了,补过了小心闹肚子。”

宋皎把食盒里的汤碗捧出来,一共三碗,他转头招呼朋友们:“我的状元朋友们,快过来喝,孔圣人益气汤。”

三个小孩,一人端着一碗汤喝,宋丞相看着,十分欣慰。

“慢点喝。”

宋皎和爷爷坐在一起,怀里抱着猫,腿边偎着狗:“爷爷,你这次回来能待多久啊?该不会过几天又要走了吧?”

宋爷爷道:“不会,这次回来能待久一些,前方战局稳定,再有几年就能平定天下,到时候我们迁都去永安城。”

“好啊。”

宋皎喝完了汤,又去翻食盒,想要从里面找到一点其他好吃的。

宋爷爷弹他的额头:“哎呦,爷爷才刚回来,炖这个汤都炖了好久,没有别的吃的了,明天再给你带。”

“好吧。”宋皎开始点菜,“那我明天想吃豆腐皮的烧麦。”

“知道了,知道了,明天早上吩咐他们去做,爷爷亲自给你送过来。”

宋皎笑了笑,看向朋友们:“我的状元朋友们,还愣着干什么?快点菜啊,我爷爷亲自送的。”

楚珩道:“吃什么我倒是不在乎,就是宋爷爷亲手送的,不太一样,沾沾文气。”

宋皎笑着道:“那我就专门点我最喜欢吃的东西了。”

温知道:“都行。”

宋爷爷拍了一下宋皎的手背,把孩子们喝完的空碗收起来,放进食盒里。

“行了,爷爷先走了,你们也别学到太晚,早点睡。”

“好。”宋皎站起身,牵着猫和狗,扶着爷爷,把爷爷扶到太学正门外,送他到外面去坐马车。

爷孙俩边走边说话。

“爷爷,谢爷爷还好吗?”

“他好得很。”宋爷爷想了想,用一个词来形容他,“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