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募兵(第2/2页)

对了,之前说的兵募,其实就是募兵,不过暂时朝廷还没有征召终身制的兵卒,所以兵募算是一个试行,先征召数年,试看成效。”

苏大为微微颔首,心中思绪不断翻涌。

募兵制,当然是未来的方向。

知道历史大势的他,很清楚府兵制在李治朝走到了尽头。

募兵,是未来大唐的主流趋势。

府兵与募兵,其实各有优劣,很难说哪个更好。

或者只能说,在不同的时期,帝国有不同的需要。

一切都是根据环境变化而变化。

当然,郝处俊的话里,还是有不少隐藏的关窍,可以多加琢磨。

比如之前说府兵的战力,必然一代代衰弱下去。

这是事实。

但府兵的衰弱,并非只有这一个原因。

大唐开国四十余载,原来的府兵已经跻身为军功贵族,大农庄主,大地主。

全国各地,土地兼并已经越发严重。

无田可赏,也是事实。

各种缘由,共同推同府兵加速衰弱。

募兵,从眼下看的确不错。

但也意味着,帝国需要花更多的钱,去养着职业军人。

府兵可是很省钱的,自耕农,农时耕田,闲时参军。

自带干粮。

大唐不费什么事,就能召集一帮可战之兵,而且开国的这批还相当的猛,打得四夷臣服。

可惜,属于府兵辉煌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

未来的募兵,从职业化来说,确定是更专业,更精锐。

虽然朝廷多花了钱,但是省了田地,这么看,还是合算的买卖。

但苏大为知道,日后这募兵,算是把大唐给坑得不轻。

各恶少年、犯罪者、各蕃属胡人,皆能参加。

龙蛇混杂,良萎不齐。

间接催生日后的藩镇……

不过,那都是很遥远之后的事了。

苏大为收回思虑,向着郝处俊郑重一礼:“谢东台侍郎为我解惑。”

又向着高座上的李治叉手行礼:“谢陛下提点……”

话音未落,苏大为再次开声道:“臣,还有一个疑问。”

李治和郝处俊等人,正愉快的微笑着,或拈须,或摸着椅子扶手。

那种愉快的神情,好像是看到一个迷途青年,被他们三言两语给拉回到了正道上。

成就感满满。

结果苏大为一句话,令李治措手不及,不由剧烈咳嗽了几声。

“你……你还有什么问题?”

“臣想询问马政之事。”

苏大为低眉顺眼,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之前臣在百济,觉得战马损失颇重,而军中补充不及,这次回长安,听说朝廷又要废除农人养马之策,一时不解,还望陛下和东台侍郎不嫌弃臣愚钝,替臣再点拨点拨。”

“你……这浑不吝……”

李治一脸嫌弃的指了指他,又忍不住向左右太监和郝处俊等人吐槽。

“你们看看他,哪里像是苏定方的弟子,倒像是程知节教出来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