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第3/3页)

佟皇贵妃和惠妃显然一点都不觉得快。

两人推着胤禛到一边,一个递上纸笔一个亲手研磨:“来来来,赶紧把剩下的快点写完。”

康熙:…………

他困惑地眨了眨眼睛,心里升起一缕想法——皇贵妃的惠妃这待遇……是不是向错人了?

康熙心里酸溜溜的。

他盯着苦哈哈的胤禛、热情加油鼓劲的佟皇贵妃和惠妃许久,忍不住哑然失笑。

既然不能代替,那就选择加入。

康熙和胤祉也站在旁边催促起来:“快!快!今天就必须写完还得改好!”

胤禛:……???

你们说的这是人话吗?

被四人包围的胤禛压力山大。

等将故事全部写完再改上一二三四遍之后那已是到了深夜,他昏昏欲睡,打着哈欠小脑袋一点一点的。胤禛挣扎着睁开双眼,有气无力地问道:“合格了吗?”

康熙左看右看还有些不满意。

他啧了一声:“勉强合格吧。”

胤禛目光幽幽的,凉凉地看着康熙:要不是您是皇帝,否则今天儿臣就要大义灭亲!

康熙可不知道儿子脑子里转的念头。

他勉为其难地将故事书放入信封中:“润笔之事就交给太子去办。这故事可以分别连载在报纸上,然后再出版书籍,编写成戏剧——无论哪一个都足以让这件事宣扬到天下。”

当然康熙也不忘看向胤祉:“如果要分开连载的话,画像可不够。”

胤祉认真点头:“儿臣已经有了想法。”

不如说在看到胤禛书写的故事书,胤祉联想到太子二哥曾经写出来念给弟弟们听的童话书。

孩子有故事书。

大人们不也有吗?从古至今的杂学小说受众者数量极广,是不是可以将这些人齐聚一堂,由自己或者他们写出连载小说?优秀者更可以制作成戏剧推广开来。

胤祉越想越是兴奋。

要是可以的话他恨不得现在就回到京城,将自己满腹的念头都化作现实!

遗憾的是南巡的队伍当然不可能和胤祉想得那样临时往回头,忧伤的他不得不将自己的心思填满了一张又一张的信纸,伴随着康熙送回京城的信件里一起呈递到太子胤礽的跟前。

太子胤礽收到包裹的时候还挺懵。

原本他以为只会是一些家常信件而已,没想到胤祉给荣妃的信件只有薄薄一张纸,剩下的……都是给自己的?

他暗暗泛着愁。

先把弟弟们的信件搁在一边翻看起汗阿玛送回来的。康熙送回来的信件足有十余张,大约前十张都在表示自己对太子的思念之情。十几年来这还是头一回康熙抛下太子外出,父子两人皆是牵挂着对方。

胤礽难免也升起思父之情。

尤其是看到康熙一同送回来的衣裳首饰和各种沿途收集到的东西——有些不过是一株干花,有些不过是浅浅的几笔描绘……礼轻情意重大约指的就是这个。

胤礽把正事都丢到脑后去了。

他小心翼翼地将干花夹在自己最心爱的书籍之中,至于那几笔描述江边景象的绘画更是按上自己的章,放到珍藏的小匣子里——要是胤禛或者其他人在这里一眼就会发现,被珍藏在其中的那副写得歪歪斜斜的大字不正是胤禛的大作吗?

将所有东西都妥善放置好以后,胤礽才翻到最后几页。他先前轻松愉悦的表情转眼即逝,眉眼间逐渐被怒意所沾满,胤礽重重一掌拍在桌上面色铁青地喝道:“赵顺平!”

“奴才在。”

“立刻请三品以上官员至东暖阁议事!”太子胤礽怒火冲天,官员们也没想到在乡野之地竟是会有这般的事情发生。加上皇上的旨意已下,整个朝廷迅速的动作起来。一来颁布皇上的旨意,二来通过报纸刊登连载图画将这件事四散而开。

一直被认为不上台面的小说,如今居然是冠冕堂皇地上了朝廷所出的日报之上,在民间可是引起不小的轰动。

而其中这对夫妇的遭遇也引起轩然大波。

当然这些已是后话。

现在摆在胤禛面前的还有另一个难题。

这个孩子应该怎么办?佟皇贵妃临时寻了两名乳母喂养,可是这好好的南巡队伍里总不能放着一个孩子吧?康熙原本想要将其留在程家村里由其他人收养,只是胤禛不愿意地摇摇头。

他还记得这对夫妇的请求。

胤禛认认真真地说道:“其他不说,这村长和村民怕是过段时间就会出来,且不说他们对这孩子的态度如何,在这么个村庄这孩子真能长成一个好……人吗?真的每个人都能捂住嘴不透露一点风声吗?”

连皇宫都做不到更何况这样的村庄。

望着胤禛清澈的双眸康熙一阵沉默,良久他才淡淡开口:“那你的想法是?”

“那家老二老三不是说了嘛?去世的老大曾嘱咐妻子带着孩子回娘家居住,想必定然是认同其外家的。咱们把他带到福州再看看,若是王氏真是好人家就留下,再不济在福州当地找个好人家也可以嘛!”

“四弟说得对。”

胤祉也附和着:“这对夫妇只留下这么一个孩子,咱们也得好好安排他才是。”

胤禛和胤祉同时看着康熙。

两人的眼睛pikapika地放着光芒——康熙挣扎了两息就彻底放弃,大手一挥:“朕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