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我弟弟是龙傲天(3)(第2/4页)

即便周围没有人见着过程,找不到目击证人,可两双鞋就是证据啊!

“还有什么好说的!一个被休又得了天花的女人,除了跳江,还能做啥!”

族长沉着脸。

洪婆明明手里有钱,可以拿出来请大夫救治珍娘和小顺,可昨天她一口一个家里穷,没有银钱,宁可休妻,连孙子都不要,也要把这对可怜的母子赶走。

这是为什么?

族长冷眼看着洪婆和洪小山,洪小妹。

“是不是大海在外面娶了新媳妇儿?”族长不是傻子。

洪婆的做法太匪夷所思,只有这个原因能解释。

“你拿着钱也不给珍娘和小顺治病,非要把他们赶走。现在逼死了他们,这是两条人命啊!你就不怕晚上他们做鬼来找你吗?”

“我不是,我没有……”洪婆打了个寒颤。

族长这么一说,村里人也看着洪家三口。

五千两啊!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钱。

请个大夫虽然需要好几两银子,可是跟五千两相比,这算什么呢?

洪婆宁可假装没这笔钱,也要找借口休掉儿媳,莫不是有鬼?

这些年珍娘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养活一家人,还省吃俭用供洪小山读书。

这样能干又贤惠的女人,现在落个抱着孩子跳江自杀的下场,谁看了不同情?一定是洪大海变了心,否则如何解释他要装死?

“婶子,这事儿你家做的不地道!两条人命,小顺还是亲孙子呢!大海知道你逼死了他儿子吗?”

“大海说不定在外面有儿子了,不稀罕珍娘和小顺呢!”

村民们叽叽喳喳议论着,最后还有人怀疑天花是洪婆故意让珍娘染上的。

不然葬礼上珍娘的身体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和小顺得了天花?而且又那么巧,他们得天花的时候洪婆和小山、小妹不在家?

不少人把这事儿阴谋化。

洪大海是有出息了,可一有出息就不要老婆和亲儿子,他们难道还指望这样的人照顾族里?

见有人把珍娘染天花这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扣,洪婆坚决不认账,嘴里喊冤,说她没这么狠毒。

“那你敢不敢去祠堂,对着祖宗发誓?你不狠毒为什么不拿钱出来请大夫?!”

洪婆现在是长了一身的嘴都解释不清楚。

至于去祠堂发誓这样的事情,她可不敢做。

举头三尺有神灵!万一珍娘和小顺真跳江死了,两条人命她背不起。

“是他们自己想不开跳江,不关我的事情。”洪婆连忙摆手,可随后,她又想到一件重要的事情。

既然珍娘和小顺死了,这说明她没有偷钱。

那五千两银子是谁拿的?

昨天她在院子里烧东西,很多村里人来她家看热闹,是不是那个时候有人顺手牵羊,把银票拿走了?

洪婆越想越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相。

昨天下午她和小山小妹忙着烧衣服被子,哪里注意到家里来了什么人?说不定小偷就在他们当中!

等族长听到了洪婆的话,气得差点儿吐血。

什么是狼心狗肺?族长算是见识到了。这种血口喷人的人,难怪会那么狠心,连亲孙子都不要。

洪家村的村民们也气得要死,他们是喜欢看热闹,昨天的确来看过洪家,可谁能知道洪大海是装死?谁又清楚他带了钱回来?

洪婆自己弄丢了钱,反而怪他们身上,真是要冤死了!

“报官报官!这件事情必须报官!小偷肯定在你们当中!”洪婆从地上爬起来,一手叉腰一手指着众人,“让县太爷把你们关起来,一个个审!”

好气!哪怕洪大海当了什么将军,这也不是他娘能诬陷大家的理由。

于是,不止洪婆,洪家村的人各个喊着要报官。他们清清白白地做人,怎么就被扣上小贼的帽子了?这不行!

对于发生在洪家村的事情,明庭不知道,也不在意。

等皮筏子在江边搁浅,明庭和珍娘从上面下来,他把皮筏子划破,沉了江。

等明庭找到人家一打听,这儿到松门县还有些远,母子俩去县里买了衣服换上,又休整了一天,跟着送货的镖局一起往东走。

这一路上,珍娘全是见识到了儿子的本事。

明明不到9岁的小人儿,跟人打交道不慌不忙,换了一身衣服,压根儿不像村里长大的孩子。

以前她天天早出晚归,没时间注意儿子,没想到他竟在不经意间长大了。

至于为啥会读书识字,明庭跟珍娘的解释是,每次小叔读书的时候他在旁边听着,只要小叔念一遍他就记得。

这是过目不忘?珍娘惊喜万分,同时又很难过。

儿子天资过人,家里却没有好条件培养他。

不过,现在有了五千两银子,等找个稳妥的地方他们定居下来,她还可以卖豆腐挣钱供孩子念书。

“娘,我不想叫洪顺,我要改名。”明庭摊开珍娘的手心,在她手里一笔一划地写了几个字,“娘姓江,我跟娘姓,以后叫江明庭。”

“好,就叫这个名儿!明庭,顺口,听着就是好名字。”

珍娘没念过书,只觉得江明庭叫着朗朗上口,也开口叫儿子“小庭”。

她是家里受灾逃难的时候,弟弟和娘生病,被爹卖了换了一些粮食来救命。

珍娘不怨家里,天灾谁都躲不过。要是不卖她,弟弟和娘就熬不下去。这都是命!

好在,如今她有了儿子,明庭懂事又聪明,珍娘觉得自己算是苦尽甘来了。

路上颠簸了个把月,他们才到目的地,松门县。

松门县是鱼米之乡,从商的人多,县里富庶繁华,不是洪家村那边能比的。

珍娘打听了物价,粮食豆子布料这些比老家便宜,但是租房买房买地价格贵。哪怕手里有钱,也禁不住花。

明庭知道珍娘节俭惯了,一些习惯要慢慢改,不能太急。

对比了价格还有安全性后,他们最后在城郊的听禅寺旁租了一个小院子。

这一片是听禅寺的地,寺里出钱建了房子,专门用来出租。租金比较便宜,如果没有钱,还可以在寺里做事情来抵租金。

这些房子有大有小,有合租有独门独院。总的来说,还是很安全的。

明庭选择这里最重要的原因是寺里的慧能大师,这位大师最出名的是他的医术。

明庭这辈子不想走科举路,想当个自由自在的游医,可是一身医术不能无缘无故的出现,所以他选了慧能大师当自己的“师父”。

珍娘把房子收拾好,又买了生活日用品,还买了布给明庭做了几身衣服。

两人要在这里常住得有身份,珍娘用了娘家的身份,说自己儿子是遗腹子,逃难路上生下来的。

对家乡的事情,珍娘记得很清楚,家里有什么人,哪一年受灾,这些都是能去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