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窥江南(第2/3页)

但要给王笑送李香君、顾横波这样的,他们名望、才气不够。

到了她们这个层次,艳冠秦淮、才绝江南,不是一般人想买就能买的。

这是文人划地自盟的圈子。

简单点说,读书人们捧出几个才艳双绝的名妓,使之名冠江南,然后大家比才华、比相貌、比前程,看谁能打动她们的芳心,摘得名花。

从某种程度而言,她们有一定的选择权,可以自己选择委身于什么人。

但选择权只局限于文人雅士权贵,若是遇到一个寻常的走卒贩夫,哪怕你们再真心相爱,也只有被双双溺毙的下场。

她们是读书人的奖品,这奖品包括她们本身,更丰厚的却还是随之而来的巨大名气。

江南读书人要的是‘佳话’,要的是一朝成了入幕之宾,天下知名!

司马寿若想赎买李香君,江南文人大概要奋起大骂。

——肥头大耳的无才无德之辈,竟妄图唐突佳人,何不以溺自照?视我秦淮无人乎?!

当然,要强抢也不是不行,但人家也是有后台的……

就算抢到了,读书人整天写文章写诗骂你,还要流传后世,一般人也吃不消。

但,王笑自认为还是有实力硬抢的……

谈完刘裕,顾横波又吟了一句词。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到刘寄奴,不由便想到稼轩此句。”

她看向王笑,微微笑道:“国公词才盖世,亦是豪迈慷慨,不知今日是否也赋诗一首?”

一句话,苏明轩也看向王笑,有些期待。

他自己不擅长诗词,却和王珍一样是顶喜欢参加诗会的。

——山东风气简朴,遥想当年觥筹交错的盛景,恍如隔世啊。

王笑不语,心道顾横波是研究过自己的词风……不对,她研究过自己的抄袭习惯。

他摆了摆手,道:“没有灵感。”

顾横波微微一笑,道:“不如我吹笛一曲,香君歌之,为国公抛砖引玉可好?香君可是不轻易与人歌唱的。”

“好啊!”秦小竺抚掌应喝。

顾横波自转身让随从将自己的笛子取来。

她有‘南曲第一’的名号,南曲泛指卖艺不卖身的江南名妓,她能称第一,技艺自是极精通的,轻抚长笛,声音呜咽,婉转清扬。

李香君低头听了一会,拈着手指清唱起来,歌声入耳,其韵悠长。

“千古几兴亡,乾坤终不老,拔山盖世安在哉?台上浮云台下草……”

苏明轩听得呆住,直到一曲歌罢,良久方才喃喃道:“这竟是现作的曲,现作的歌。”

“雕虫小技,国公见笑了,现在砖抛了,该把国公的玉引出来了吧?”顾横波收了笛子,向王笑说道,神情仿佛老友。

王笑转头一看,见那边自己的几名随从已押了一人上山。

他淡淡点了点头,负手道:“李姑娘这诗应景,奈何我只得一句残句,倒可以与诸君共赏。”

目光在徐州商绅脸上一扫,王笑方才开口。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戏马台上,众人还沉溺在对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威的追思当中,这一句残诗硬生生把这一切压下来。

徐州一众大户皆惊,面露惶恐之色。

李香君、顾横波为其气势所慑,一时说不出话。

至于别的情绪与猜想,大概还要慢慢酝酿……

……

王笑换上笑容,摆了摆手,道:“我还有些公务,稍待。”

嘱咐秦小竺自己看风景,他转身走开。

“国公,查清楚了。”一名心腹属下拱手说道,“这两个妓女在我们攻打徐州之前就到了,是和几个书生一起来的,住在余家的积善堂里……”

“那些大户开始搬东西了?”

“是。他们得到国公来户部山的消息,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会,请两妓出面拖住国公,现在正在把家中值钱物件收拾起来。”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怕我抄他们的家,我是那样的人吗?”王笑冷哼一声,问道:“柳岚山押来了吗?”

“押来了……”

柳岚山眯着眼,望向远处李香君、顾横波的身影,心中感触良多。

曾几何时,自己还在秦淮河上泛舟清谈,妙歌曼舞,吟诗作赋……转眼间已成阶下囚。

如今心境,唯有南唐李后主能懂……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难怪朋友同僚一听要北伐都是摇头不已,当时自己骂他们留恋安乐乡,现在看来,他们都在嘲笑自己这个大蠢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你认得她们?”

——让人讨厌的王笑又来审问自己了。

柳岚山淡漠地应道:“歌姬奉为上宾,志士屈于牢笼,此国事之悲哀。”

王笑无所谓地笑了笑:“人家是百姓,我还能把她们也捉起来不成?你不一样,你是叛臣。”

“你才是叛臣。”

“说说吧,李香君为何来徐州?你应该知道。”

柳岚山一愣。

他确实知道一些,也确实也很想说。

“李香君空有一副绝美皮囊,一身才气,本道是个玲珑心思,却是个瞎了眼的蠢女子,那复社侯方域算什么东西,竟也值得她倾心相许?呸!”

“哦?”

王笑颇感兴趣,这柳岚山今天一开口就气急败坏了。

“复社侯方域又是谁?”

柳岚山一愣,下意识问道:“你竟不知侯方域?”

这么一说,王笑想了起来。

还以为是哪里来了一个‘复社侯’方域,原来是侯方域。

《桃花扇》还是听说过的……李香君,侯方域,呵,历史变迁,为何这两人还能凑到一起?

“侯方域可是士族出身?”

“本是书香士族,其远祖落罪被充军到了商丘,再后来他祖父争气,两榜进士,官至太常寺卿。他爹任过兵部右侍郎,总督七镇军务围剿过唐中元,兵败,又到南京任户部尚书,今年辞官了,呵,他不是首辅大人的对手。”

“怪不得。”王笑点点头,看来哪怕世事变迁,这种士族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能流传下来。

读书还是有用的。

“李香君的身世呢?”

“呵,无知……李香君本姓吴,是苏州阊门大户,其父也是东林党人,家道中落才坠入风尘。”柳岚山鄙视地看着王笑,道:“秦淮名妓中能出头的多是官宦人家出身,董小宛是苏绣世家、卞氏姐妹原也是高官之女。”

王笑又道:“说说复社。”

“复社不过是一群高谈阔论之辈,自诩东林正统,其实食古不化,我深鄙之!”柳岚山面露不屑之色,冷道:“这些人称要‘兴复古学,务为有用’,故名‘复社’,表面上揣摩八股、切磋学问、砥砺品行。其实联络四方、结党营私,意图控制朝野,实首辅大人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