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民国文豪弃妇的祖母(9)(三合一)(第2/3页)

反正物价猛涨了好几倍。

当百姓对此议论纷纷时。

刘仁明这才适时的派人将相关消息透露出去,加上他雇佣的一些人煽风点火什么的,宋家的名声顿时臭如屎溺,甚至偶尔还有人往他家墙上泼粪,扔垃圾,扔臭鸡蛋什么的,报刊之上也多有指责之意。

宋家倒是想反驳。

想说这是刘家故意的。

可是大家也不傻,大家都知道刘家已经把东西运到沪海了,是宋家的人不让进,然后刘家为了防止这批东西砸在手里,这才把东西往其他地方运,后来陆陆续续送过来的几批也都是如此,如此又怎能责怪刘家呢?责怪刘家势力发展的太大,把周围其他的厂家都合并了?

当然,这并不是结束。

仅仅如此的话,又算什么?

刘仁明在宋家为了城里的事头疼到掉头发,纠结于到底要不要松口的时候,已经开始调动商会的力量,全盘打压并狙击宋家的产业。

任何大家族都不可能光靠自己的名声吃饭,名声这种东西最多只能让别人知道,让别人敬畏,可是是没办法当饭吃的,因此,各大家族本身都是有许多产业帮他们赚钱供他们花用的,宋家自然不例外。

而刘家现在就没有什么当前世界存在,他们不能生产的东西,只要他们想,随随便便就能打压下任何一个行业,甚至称霸一个行业。

只是过去因为以和为贵的原因从来没这么干过,在自己吃肉的同时,还会稍微松松手缝,让其他商家喝喝肉汤,不至于饿死破产。

可如今开始对敌。

自然不用心慈手软了。

没几天的功夫,宋家的各大产业就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宋家花费大额资产在海外购买的股票基金等,也被刘家派人狙击,强势打压,根本不给他们留啥活路。

对待敌人,就得一棒子打死。

而且,这已然很委婉了。

要不是乔木担心名声不好,真的是懒得搞那么多事,直接几个炸弹过去,把他们家全都炸死得了。

经受此番打击。

宋家资产瞬间缩水大半不止。

名声更是恶丑。

如果按体量来算,他们完全是从顶级世家跌落成了个普通世家。

面对此情此景,他们家是不想松口,也得松口了,甚至于不只是松口,他们还得向刘家求情求饶。

最近几天,宋家家主都快忙死了,忙于不断的游走与其他家族以及军阀之间,希望他们能够帮忙从中说合,让刘家人稍微松松手,放过他们家,别再继续折腾下去了。

那些家族军阀收了宋家的礼。

同时对刘家势力也生出了一些忌惮,因此,互相讨论了一会,同意了宋家的请求,开始派人与刘家进行交洽说和,就是诸如得饶人处且饶人,大家都是本国人,如今外敌环绕,千万别再继续内斗啥的。

总之说的老恶心。

老冠冕堂皇了。

自己那边正跟别人家打的不可开交呢,这边竟然还说起和来了。

不过,刘仁明因为考虑到他们家的军队还在发展,建国之类的也都挺麻烦的,而且他也不愿意一次性得罪这么多军阀,因此故作为难了一番之后,还是同意了他们的说合,但是要求宋家在报纸上道歉。

这一点宋家虽然很不愿意。

可其他家族和军阀也不愿意再为了这点事继续掰扯下去了,所以宋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委委屈屈的在一个小报纸上登了个道歉帖。

随后便带着家人远走。

离开了沪海市。

刘家,包括刘家组建的刘家商会,因为此事顿时名声大噪,在国内的势力更是极速膨胀,原本一些还在犹豫着要不要加入刘家商会的商家也不再犹豫,纷纷选择加入。

对此,一些军阀开始心动了。

他们这些军阀不要太了解银元能给他们带来的帮助,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有时候打的就是钱,如今国家是不缺人的,缺的就是钱,而刘家现在几乎可以堪称为国内首富,由不得他们不心动。

因此,纷纷开始想办法与刘家交好,同时还把自家到年纪的儿子女儿全部都叫了出来,给他们吩咐任务,让他们想办法勾搭刘家人。

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跟刘家人交好,或者说,最好能跟刘家人成为一家人,一时之间,竟然连儿子女儿都有十来岁的大老粗刘仁明都有不少只有十七八岁,二十出头的名门军阀贵女们过来勾引他。

闹的他们家烦不甚烦。

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部分。

一部分地位不算特别高的。

地位足够的那些军阀。

都是直接派媒婆来求亲求嫁。

他们家重孙辈有不少孩子可是才十二三岁,十三四岁啊,家里的门槛就已经几乎被媒婆给踏破了。

面对这一情况,他们家只能一边无奈的敷衍着,一边想办法加快南洋那边的建国进程,最好能够早点举家搬迁,离开这,不然迟早得被那些军阀烦死,或者说就算没被那些军阀烦死,那些军阀肯定也耐不住性子跟他们家慢慢的沟通了。

到时候,说不定抢劫啥的都能来,有些军阀实际跟土匪基本没什么区别,跟他们是根本没法讲道理的,所以,自然得早早的做准备。

后来,事情果然不出乎他们的预料,那些军阀在发现刘家几乎拒绝了他们所有人之后,都觉得很是不满,都觉得,我们家女儿都愿意给你们家做姨太太了,你们竟然还不要,这不是在打我们家的脸吗?

于是,各种小手段就来了。

什么哪边的运输队被人抢了。

哪边的工厂被人抢了。

哪边的店铺被人打砸了。

总之,到处都有麻烦。

甚至就连先前加入刘家商会的那些商人,也都遭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麻烦,但是有些犹豫不决,犹豫着到底要不要脱离刘家商会,当然了,有犹豫到底要不要离开的,自然也就有果断选择离开脱离的。

因为刘家早有预料,所以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并没有太过慌张。

仅仅只是叮嘱他们商会的所有雇佣人员,碰到相类似抢劫危险的时候,不要想着抢救产品,先逃命要紧,一时间虽然损失了些金钱产品,但整体凝聚力却提升了许多。

颇有点轻减重组的意味。

民国十四年年中

刘家全族开始偷偷摸摸的举族搬迁,连带着所有此次对他们家不离不弃的其余商家和忠心的雇员。

当然,所有人都是举家搬迁。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他们家已经在南洋那边打下了偌大地盘,虽然目前还没有建国称制,不过,足够的物资已经有了,如今再加上大量人员入驻,一切自然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