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冀州

王家人随王朗一起到了冀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王家就王朗独得太子看重。王朗一调任,他们呆不了黔南,也回不了京城,只能跟着王朗一起搬迁了。

此时,雷倩再次怀上身孕。王朗着急赴任,就先行一步,王家和雷倩就在后面慢慢往冀州赶。

王朗到了冀州,接手冀州的防务,忙了好一阵子,家人才珊珊来迟。

这天夜里,王老夫人端了一碗参汤进书房给王朗。

王朗见了母亲,有些吃惊,知道母亲晚上过来,必是有话要说的,他放下手上的公务,虚扶着母亲来到临窗大炕前坐下。

王老夫人催促着他喝参茶。

王朗只能无奈地啜了两口。

看着儿子略显沧桑的模样,王老夫人是很心疼的。来到冀州这个地方,她不免就想到隔壁幽州的姚春暖。

说实话,这一年来,虽然他们远在黔南。和伊春一南一北相隔三千多公里,但是没少听到姚春暖的消息。主要是伊春在其治理下,声名远播。伊春在黔南被提及的频率还是很高的,一提伊春,就难免会想起她来。

时至今日,她必须承认对于姚春暖这个前儿媳,他们都看走眼了。她用事实证明了自已的能力。

若问她后悔吗?其实午夜梦回时是后悔过的,她偶尔会想,如果当初她进门的时候,他们王家对她好一点,不那么冷淡也不那么高高在上,那么现在,她和儿子是不是会夫妻同心?那么在他们二人的携手合作之下,他们王家定能重回巅峰,重现当年的辉煌。可惜啊,一切都只是假设而已。

“说起来,你女儿姚晞,有一岁多了吧?”王老夫人说道。

王朗:“嗯,快一岁半了。”

“也不知道会走路了没有?”

王朗笑着道,“会了,不到一岁的时候就会了,现在都会说话了。而且可不止是像别的一岁多的小孩子只会喊人那么简单,她几个字的句子都能蹦出来了。”

闻言,王老夫人有一瞬间的讶异,这么早慧的吗?

“也不知道姚春暖会不会和姚晞提起咱们。”

王朗沉默,他觉得姚春暖不会提他们。

见儿子情绪低落,王老夫人叹了口气,站起来说想回去休息了,没将自已的疑问问出口。其实她来,还有一个问题想问儿子的,就是他这回再次对上姚春暖,有几成把握将其打败。

伊春

伊春铺路的速度很快。前期的工作早已做完,新路按照规格清理完毕,各种要用到的材料早已堆到旧官道的两旁。水泥沙石搅拌好,就往新官道的模框内一倒,烫平后,只等它完全硬化好就可以了。

伊春城主府举一州之力,耗时两个月,终于修好了先前预计的三条新官道。伊春境内一条,通往会宁和松花府各一条。目前这三条水泥新官道,在大梁都是独一份的,甚至被老百姓们当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标志。

“这路真好看。”

“宽敞平整!”

“比青石板铺的路还好看。”

“坐在车里,走在新官道上,再也不怕颠簸了。”

这几条路一铺好,就受到老百姓和商人们的一致好评。老百姓们还好,只觉得出行方便了很多。对商人们而言,这三条新官道一弄好,大大地节省了时间。

比如从伊春主城到嘉荫县,坐马车都需要大半天的。现在走新官道,只需要不到两个时辰。关键是路很平整,很宽敞,即使几匹马并排跑在上面,只需要撒丫子地跑就行了,堪称风驰电掣。而且对易碎之物特别友好,以前他们运送易碎的商品,都是层层用软布包裹的,就这样,一趟走下来,仍旧得损坏不少。现在走新官道,损坏率特别低。唯一遗憾的就是,水泥路还是太少了。

有同样感慨的还有伊春、松花府、会宁三地的小部分老百姓,这些人中,甚至有乡绅愿意出钱,然后召集了自已当地的老百姓出力,想修一条支路。为此还特意来城主府询问相关事宜。城主府的人就把相关的规定和他们说了。对于修建的支路,在宽度上有要求,不是他们想修成什么样就什么样的。而且修路必须是自愿的,不能强迫老百姓捐钱或者强迫他们出力。只有达到这几点,城主府才会批准他们修建支路。

见识到水泥新官道的好处,以及所带来的效益,绥化、嘉川、侯城等地的主政官员和老百姓们都强烈地向城主府申请工程队到他们那里修路。

但城主府那边告诉他们雨季快来了,上半年是没办法修路了,三城郡的修路计划只能安排在下半年。

听到这个理由,三地的主官和老百姓们很是遗憾,但他们还是强烈要求事先勘测,等勘测结果出来,雨季一过,他们就可以做准备工作了。

许翀也很满意新官道,他在会宁,走新官道回伊春述职非常便利。他还可以趁机在平稳的马车上睡一觉,一觉醒来,人就回到了伊春主城。不用像以前那样,被颠得胃里的酸水都出来。

述职之后,新任绥化太守乐伯明招呼他,“许兄,一起走吗?”

“不了,你先走吧。”

乐伯明:???以前他们不都一起离开的吗?

许翀还很好心地解释,“你们回绥化的路不好走,先启程吧,不然回去就晚了。我这边从伊春回会宁方便,即使走夜路也不怕。”

乐伯明:这是显摆吧?肯定是!就好气!

想完,他没好气地睨了他一眼,先铺路了不起啊?

许翀含蓄地颔首,对,先铺路就是了不起。

商队走新官道是需要交过路费的。他们会宁和松花府都有码头,因为伊春富庶,工坊多,前来做买卖了的商人商队络绎不绝,光靠这新官道收费这个进项,他们当地官府就有了很多进账。

乐伯明怨念地看着姚春暖,仿佛她是一个后娘。

姚春暖摸了摸鼻子,这个,她也不想的啊。

在伊春的工程队暂停修路之后,幽州果然进入了雨季,不,应该说,整个大梁都进入了雨季。

下雨天,天阴沉沉的,人们的心情也不咋好。

“又下雨了。”

“是啊。最近这雨是天天下啊。”老天爷似乎想将去年大旱时积攒了一年的雨水还给他们一样。

“真希望这雨季赶紧过去,老天爷别天天漏水了,不然地里的庄稼怕是得遭殃。”

“我们这里还算好了,听说南方才叫惨呢。”

这情况,伊春早有预料。俗话说,四月八,大水发。三四月份本就是雨季,雨水多一些是正常的。再都,通常呢,大旱之后必有大涝,伊春在预判到这情况之后,提前做了相关的预防工作。比如,春耕时,城主府贴出公告,建议老百姓们今年耕种多作垅,免得雨水一多,将农作物的根系给湮坏了,又建议今年多种植耐水作物,例如水稻莲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