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三月初三,春光明媚,恩科放榜。

按照皇帝的命令,取中的学子名单会张贴在皇宫正门左侧的墙上。

这也是众学子能光明正大来到宫门前的机会。

一大早,胡辛便寻了张彬与几位同窗的好友,一同往宫门外去等待放榜。

这时候还没有什么传信报喜的流程,众学子要么自己前往、要么由家人或家仆去查看。

寒门学子都自己挤着来看放榜,而像董甘、范辙那样的世家子弟,早已经在看到题目的时候就已经对这次考试放弃了一半,如今只要家仆前来代看。

放榜之后的庆祝活动,是皇帝安排的一场春日宴。

当然这是后话,要被取中的学子才能参与了。

五百多名学子参与的恩科,按照成绩分作四等。

硕大的皇榜,贴了整整三大页。

揭榜的宫人深谙吊人胃口之道,从最后一页慢慢揭晓。

胡辛这段日子来,因得了孟非白的资助,不但自己吃得饱有力气,还能接济同窗,此时与几名同窗一同挤到了第一列,伸长了脖子从最后一名看上去。

“有我!有我!”其中一名同窗忽然欣喜若狂叫嚷起来。

他在丁等五十六人之中,虽是最后一等,却到底是取中了。

人群中不时有惊呼声响起,只是意义各不相同,有的是只要取中了便喜不自胜,有的却是为只在第四等惋惜。

丁等五十六人看完,却没有胡辛、张彬等人的名字。

那名被取中的同窗便安慰道:“以远木兄、用勤兄之高才,怎能落到丁等来?必然是在前面的。”

于是便看那宫人再揭皇榜。

此后丙等四十二人,乙等二十八人,却都不见胡辛、张彬等人的姓名。

那唯一被取中的同窗,也有些不知该说什么了,若恭维说他们必在甲等之中,又怕是虚假的希望。

人群中不时响起欢呼声,或是喊“我中了!”或是喊“郎君中了!”。

随着揭晓的等级越来越高,惋惜叹气的声音便越来越少,凡是被取中了的多是欣喜,而还未取中的则屏息等着最高一等名单揭晓——哪怕是五百名学子中最末等的,此时也报了万分之一的希望,说不定、说不定就在第一等里面呢?

围观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饶是胡辛、张彬等正是年轻康健之时,也觉有些呼吸不畅——却不知是因为太过拥挤,还是太过紧张。

最后一张皇榜终于揭晓。

胡辛不敢一眼看完,只从最后一个名字看上去,却见最末一个人的名字,是被涂抹后,在旁边另写的。

那另写的字迹清俊有风骨,与之前两张皇榜上的字迹都不同。

他还在一个一个看上去,忽然后背已经被同窗拍打起来。

“你中了!头等第二名!”那名在丁等被取中的同窗叫嚷起来,拍着他的背,扯着他的胳膊,“用勤兄!你快看啊!”

胡辛心头恍惚,忙抬眼看去,果然见自己的名字在第二列,只是他的名字也是另写上去的——之前原本在第二列的名字被抹去了。

那另写他名字的字迹,与另写头等最后一名的字迹,乃是一样的,出自一人之手。

能在恩科皇榜上改考生名字的,除了当今天下还有谁?

胡辛愣愣望着那御笔所写的名字,因为太强烈的情绪冲击,在当下竟做不出任何反应。

新君恩科,他是甲等第二名?

那么张彬呢?

胡辛与张彬乃是至交好友,自认为学识不如张彬,此时匆匆一扫,见榜上十三人,竟没有张彬的名字。

张彬竟是不曾被取中吗?

“这怎么不见远木兄的名?”一起来的同窗有人小声嘀咕着,在他们看来,张彬不被取中显然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胡辛转头向张彬看去,却见张彬正从皇榜上收回视线。

张彬显然受了打击,只强撑着不表露出来,对胡辛勉强一笑,道:“恭喜用勤兄了。看来是我的答案,未得上意。”

批阅考卷的乃是以右相萧负雪与少府李思清为首的官员,并基本拟定等级。

而最终审核确定名位的,却是当今圣上。

胡辛却是道:“远木兄不忙泄气。恩科取士,丁等取五十六人,丙等取四十二人,乙等取二十八人,以此类推,甲等该有一十四名。如今这皇榜上只有十三人的名……”

张彬苦笑道:“用勤兄不必安慰我。”

胡辛低声道:“试题问的都是永平新政,大周有一十四州——你想,这其中难道没有什么关联吗?”

张彬微微一愣。

仿佛是为了印证胡辛的推测,宫门洞开,又有宫人骑快马而出,驱散围堵在皇榜前的人群,于众目睽睽之下,在甲等皇榜第一列,又粘上了一道字条。

字条黑底金字,写的乃是甲等头名,张彬。

人群中的声浪一时炸开来,大家都在询问这甲等头名是谁。

原本围着张彬的同窗们,都感叹起来。这本是值得大声庆贺的事情,但因为这些同窗几乎都未被取中,自身情绪低落,也就叫嚷不起来了。

胡辛激动之下,握住张彬的手,低声叫道:“我说什么来着?远木兄入建业,必是要一鸣惊人的!”

张彬现在陷入了胡辛方才的状态,巨大的喜悦冲击下,感到现实像梦幻一样,失去了真实感。

胡辛笑道:“真好,兄乃头名,我为第三,春日宴上咱们又可以作伴了。”

有人欣喜如张彬、胡辛,自然也有人颓丧不满如董甘、范辙。

董甘和范辙是压根没被取中,连最末的丁等五十六人都没进去。

全部被取中的一百四十名学生中,世家子弟只有十四人,这比例实在是低到骇人。

细究背后的原因,跟世家子弟原本的“优势”不无关系,他们倚仗着族中官员给划出的“重点”,考场上一看到试题便懵了,能及时调整好状态答题的,已是其中翘楚。

皇榜揭晓没几日,世家子弟中怨声载道。

南山书院的几位老师,也担心自家子侄未来的前程,私下联合后来陛见进言。他们的话语委婉,但意思很明确。他们那些从落地起就接受精英教育的子侄,怎么可能比不过普通出生的寒门子弟?姑且不论这次试题是否公平,只以卷面的答题情况来看,也不应该是这样的成绩。世家子弟辞藻华丽,一看就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凭什么就要比寒门子弟低一等,甚至不被取中?纵然最后评定等级名次的人是陛下,陛下便一定公正吗?便不会偏帮寒门子弟吗?

类似的问题,穆明珠早在评定等级名次的时候,就已经跟萧负雪、李思清等人探讨过许多次了。

此时这些把私心修饰成冠冕堂皇的道理,以此来上告的学士官员,那点心思压根瞒不过穆明珠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