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3/4页)

“好吧,”小家伙听明白了,“现在除了修筑更牢固的堤坝,就没有别的办法咯。”

皇贵妃点点头:“理论上是这样。”

“那怎么样才能更牢固呢?”小家伙想了想,眼睛忽然一亮,“糯米糕……不不不,是糯米浆,就是盖房子那个。”

皇贵妃摇摇头:“这个我不懂,但我觉得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成本过高,高到你阿玛这个一国之君也不一定能承受。第二,是耐腐蚀性不一定好。所以,我建议你有机会去问问南怀仁,他们那边修建宫殿和神庙用的是什么材料。”

胤祐点点头:“好,我记下来了。”

现在康熙正忙着,胤祐肯定不能去打扰阿玛。他只能去找哥哥,真的从他那里借了好几本关于河道治理的书籍回来查阅。

小家伙认真起来能把自己在书房里关上整整一个下午,直到天色渐渐暗下去,若不是要叫人进屋点灯,他或许都不会抬头。

皇贵妃几次叫他放下书本出去休息一下,他都恍若未闻,一直抱着书本,坐在书桌后面一动不动。

“唉……”皇贵妃叹口气,对身旁的李熹说道,“看来不是他不爱读书,只是没有发现他的兴趣爱好。”

李熹捂着嘴笑道:“咱们哥儿爱好可太多了,这两天兴趣来了,可以不思饮食全神贯注,过不了几日便抛在了脑后。”

她说得没错,胤祐从《管子·度地篇》中看到夏季农忙劳力紧;秋季多雨土料湿;冬季土料冻结修堤不实。所以,修堤的时间以春天的三月最好,因为这时土料较干,易于坚实。

从现在算起,到明年三月,那还有大半年的时间。

不过他倒是可以找个机会去向南怀仁打听打听,关于他们那边的建筑知识。

出伏之后,天气便渐渐凉爽下来。皇子们又开始全天上课,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开展军事体育课。

胤祐又开始和兄弟们一起读书习字,骑马射箭的日子。

六阿哥的病已经完全好了。不过到了秋燥时节,孩子们如果水喝得少了,难免会有一两声咳嗽。

胤祐坐在六阿哥身后,一听到他咳嗽,心就不自觉揪了起来。

因为上次,六阿哥一场大病险些丢了性命,就是从轻微的咳嗽开始的。

于是小家伙特别殷勤的忙前忙后,移到了下课时间,亲自捧着茶碗来到六阿哥跟前:“六哥,快,喝口水。”

六阿哥看他一眼:“我想喝水,哈哈珠子会给我倒,用得着你来吗?”

胤祐摆摆手:“没事没事,我就想给你倒。”他把茶碗往六阿哥跟前推了推,“你快喝了吧。”

他这么热情,六阿哥也拿他没有办法,一个上午给自己灌下去好几碗茶水。以至于,到了师傅抽查背诵的时候,他却忽然想尿尿。

师傅还以为他是背书背不出来,在找借口,硬是让他憋着,没让他上,害得六阿哥差点在课堂上尿裤子,当众出丑。

胤祐对此一无所觉,下雪之后,第一时间捧着茶盏又过去了。

六阿哥站起来就跑,胤祐在后面追:“六哥六哥,你去哪儿呀?先把水喝吧。”

“你自己喝吧。”六阿哥人已经出了书房的门,声音从院外不耐烦地传进来,“你自己喝吧!”

这时候,五阿哥忽然走过来,阴阳怪气的说道:“看吧,热恋贴人家冷屁股,你对他这么殷勤干嘛呀?”

这时候,八阿哥和保泰也靠了过来,胤禩小声的说道:“德妃娘娘又被禁足了,阿玛都不让她出永和宫的门。”

五阿哥也说道:“我还听说,阿玛要让她搬出永和宫。”

保泰傻傻的问:“搬去哪儿?”

五阿哥和八阿哥对望一眼,都没有说话。

胤祐把手里的茶盏递到五哥手里:“五哥,你喝吧,我也想尿尿。”

秋天到了,确实容易嗓子不舒服,皇贵妃特意做了些生津润肺的秋梨膏,里面加了些陈皮和乌梅。舀一勺放在茶杯里,用热水一冲,喝起来酸酸甜甜的尤其受孩子们喜欢。

于是,胤祐拎着篮子,又开开心心的送礼去了,慈宁宫、宁寿宫必须各送一份,毓庆宫也要来一份,然后是二公主、三公主和四公主,以及三个年幼的弟弟,九阿哥、十阿哥、十一阿哥。十二阿哥和十三阿哥太小了,就不送了。

剩下的带到书房去,分给哥哥们,可是半路上他却遇到了一个人。

小家伙开开心心的进了乾清宫,直奔上书房而去。这时候,迎面有人朝他走了过来,现在天黑得稍微晚了些,大清早还没亮,他都没看清楚是谁,就被人拦住了去路。

小家伙抬起头来,借着灯笼微弱的光线,这才看清楚:“阿玛!”

康熙最近可太忙了,忙得都没有时间去上书房检查儿子们的功课。除了太子,别人轻易见不着他。

他今日刚下早朝,身上还穿着朝服。正准备去昭仁殿换身衣服,然后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请安,哪知道半路上有意外收获。

康熙站在原地没动,胤祐立刻会意,赶紧行礼:“儿臣给汗阿玛请安。”

“起来吧,”康熙看了看周围,文武大臣早就走远了,附近除了太监和侍卫没有别人。他这才轻斥儿子,“都什么时辰了,你才去书房?”

小家伙怯怯的说道:“我我……我再陪您聊一会儿,师傅也该到了。”

康熙咬了咬牙,真想抽他两巴掌,但又实在下不去手。反正这小家伙跟别的儿子不一样。他一点也不担心在汗阿玛这里会失宠,反正他有太皇太后宠着,谁也奈何不了他。

老父亲把自己气得够呛,只能咬咬牙放他走。

“慢着!”胤祐走出去没两步,康熙又把他叫住了:“你去读书怎么还带个篮子?”

篮子是太监手里拎着的,胤祐回头看了一眼,这才说道:“是额娘做的秋梨膏,说是能够生津润肺止咳,我给哥哥们一人带了些。”

康熙问他:“你就想着哥哥们。”

“没有没有,乌库玛嬷和皇玛嬷我也松了,姐姐、妹妹和弟弟都送了。”

老父亲听懂了:“就你阿玛这里没送?”

“……”

换了别的阿哥,此时立刻就拿出一瓶来孝敬阿玛了,毕竟这样的机会实属难得。别说一瓶秋梨膏,只要阿玛高兴,送个十瓶八瓶也不是问题。

但到了胤祐这里,他却不愿意了。因为出门的时候数量都是刚好的,给了阿玛,就总有一个兄弟分不着。

孔圣人不也说了吗,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样容易引起兄弟间的矛盾。

但小家伙还是不情不愿的从篮子里拿了个小瓷罐出来,递了过去:“阿玛,我把大哥那份送给你,你不要告诉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