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4/5页)

等下学的时候,四阿哥才终于抓住了机会,把弟弟带去自己住的小院。

胤祐已经做好了要挨骂的心里准备,垂头丧气的坐在那里,等着哥哥骂完了,他再道歉。

四阿哥却并没有骂他,而是问了一个别人都没有问过的问题:“你当时怕不怕?”

“怕!”小家伙一派桌子站起来,“开什么玩笑,我会怕?”

四阿哥笑着看他:“真的不怕?”

“额……”小家伙又坐了回去,“有,有一点儿吧。”

四阿哥又问:“哪一点?”

“就那把弯刀,‘嗖’的一下,就从我脑袋旁边飞过去了,还好我躲得快,不然你就见不到我了。”

四阿哥摸摸他的脑袋:“那你以后还敢不敢这么任性了?”

“不敢了,不敢了!”胤祐摆了摆手,“我都在太庙睡了一个晚上了,你还要教训我。”

“什么?”四阿哥惊讶道,“你在太庙睡了一个晚上?”

胤祐面不改色的眨了眨眼:“你听错啦,我说我在太庙跪了一个晚上。”

“……”

只有在傅先生问起那天的事情时,胤祐才原原本本的将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他,一点没有夸张,也没有遗漏什么,除了没把他的小剑灵讲出来。

傅先生细细的听着,时不时点点头,轻描淡写的一句“不错”,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若是,你大哥他们没有及时赶到,你打算怎么办?”傅先生好奇的问他。

胤祐想了想,说道:“我还有两支箭。”

傅先生嗤之以鼻:“他们还剩三个人,你有两支箭有什么用?就算你箭无虚发,射中两人,那不是还有一人?”

胤祐笑道:“师父你忘啦,他们给我送了把武器过来,树上还有一把弯刀呢。”

“有一把弯刀有什么用,你也不会用啊?”

“虽然我一直练的是剑,但这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吧。”

“哼……”傅先生冷哼一声,“一个长一个短,差别可太大了。”

胤祐无所谓的耸了耸肩:“那就让他们把我抓走好了,反正他们大汗说了是请我去聚一聚,他们不敢杀我。”

“那是噶尔丹不知道你的身份,你刚才也说了,五个人死了四个,还有一个逃走了。噶尔丹如此狡猾,下一次你们遇上,他可不会再对你手软。就算活捉你,也只是为了要挟你的父亲。”

“下一次?”胤祐好奇,“下一次是什么时候?”

傅先生摇了摇头:“说不好,但噶尔丹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待他养精蓄锐,一定还会卷土重来。”

胤祐忽然勾起嘴角露出个意味不明的笑容:“那他最好快一点。”

“怎么?”

“在我长大之前,否则,我一定亲手宰了他……”说到这里,他又忽然改了口,“不,我请他来京城聚一聚。”

“大言不惭。”

“那怎么能叫大言不惭呢?也不看看我的师父是谁?”胤祐赶紧在书桌后坐直了身子,“师父咱们开始上课吧,你多教我一些兵法,我将来才好在战场上击败噶尔丹呀。”

“为师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哪儿懂那么多兵法,该教你的都教了,剩下的你就自己学吧。”

胤祐现在还能清晰的回忆起,被他用竹枝敲打的那种疼到骨头里的感觉,他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

话虽这么说,但傅先生还是没经受得住小徒儿的软磨硬泡,在他跟前心软了,又给他讲了许多兵书和兵法。

但是有一点他也确实没说错,他毕竟不是带兵打仗的将军,实战经验不多,能交给胤祐的也很有限。

让他去找他的两位皇叔学习,胤祐又不愿意,毕竟他觉得皇叔似乎也需要找个经验丰富的将军,跟着学一学。

这个事情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于是便放在了一边。

这天,上书房来了一位新同学。

大家本来以为新同学是十一阿哥胤禌,他虽然在今年五月就已经年满五周岁,到了搬出后宫,入学上书房的年纪。

可是因为身体的缘故,他需要有人非常细致的照顾,所以康熙特许他不必这么早就开始读书,5让他在宜妃身边多待一些时日。

于是,大家都在猜测这个新同学究竟是谁,难道是十二阿哥胤祹,十三阿哥胤祥?

其他阿哥年纪就更小了,更不可能。

那这个人会是谁呢?大家都很好奇。

人竟然还是大早上康熙检查皇子们功课的时候,亲自带过来的。

大家一看,都傻眼了。个个目定口呆的站在那里,打量着那个走进书房的男孩儿。

那个男孩儿看起来和五阿哥差不多高,但是显得比五阿哥还要壮,皮肤黝黑,留着头发,身穿蒙古服饰。

“啊这……”

胤祐和他的兄弟们一样惊讶,上书房怎么忽然来了个蒙古人,竟然还要跟他们一起读书。

康熙并不打算向儿子们介绍一下这位新同学,他还忙着呢,匆匆忙忙的抽查了几个皇子的功课,就得回去处理朝政。

和往常一样,这么多人里面,只有三阿哥、四阿哥和八阿哥的学业是让他满意的,六阿哥也还凑合,其他几个,包括胤祐在内,他都懒得再问。

等康熙走后,大家一拥而上为了过去。七嘴八舌地问:“你是谁,叫什么名字?”

“你是从哪儿来的?”

“这里是紫禁城,你怎么能来这儿读书呢?”

“……”

那人挠了挠头,好像有点儿听不懂他们说什么。

五阿哥见状赶紧切换为蒙古语模式,把刚才的问题又问了一遍。

那人这次听懂了,吞吞吐吐的答道:“我叫……我叫策棱,博尔济吉特氏。”

胤祐听到博尔济吉特氏就来了兴趣,问道:“你是从科尔沁大草原来的吗?”

“不是!当然不是,我不是科尔沁部的人。”小伙子张了张嘴,又继续否认道。

胤祐好奇:“那你是哪里人?”

“我来自漠北,喀尔喀蒙古。我的家乡在塔米尔。”

塔米尔是什么地方胤祐倒是没去过,不过喀尔喀蒙古他倒是听说过,就在去年还频繁听到这个地名。

去年噶尔丹率领他的大军正是在侵略这个地方。

胤祐继续问道:“那你怎么来京城了?”

“我和弟弟跟着爷爷一同归顺大清,大清皇帝赐给我们宅子,让我们住下,还将我带来这里,跟他的皇子们一起读书。”

喀尔喀蒙古本就内讧不断,准噶尔大军打过来,几乎没什么还手之力,很快就土崩瓦解,他们只能依附于大清,很多人都逃亡漠南,归顺了清廷,这其中就有策棱的祖父。

上书房忽然来了个蒙古同学,大家好奇之余其实也有些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