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4/5页)

他比费扬古年长两岁,先后考中武举人、武进士。是首任福建台湾总兵,以木筑城,整治武备,加强防御,有效地防止西方人对台湾的侵略。【百度百科】

胤祐取一柄长%枪与他在空地种比试,周围围了一圈兵士看热闹。

一个是年过五十功夫仍然了得老将军,一个是没什么架子,不管是八旗军还是汉军都能打成一片的皇子。双方见招拆招,你来我往,打得精彩至极。

胤祐擅长用剑,对于别的武器倒是一般,长枪在手一开始还不太适应,在殷将军凌厉的攻势下连连后退。

但他是个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强的人,加上本身基本功扎实,内功深厚,很快就掌握了技巧,现学现卖,一招一式倒是有模有样。

渐渐地,倒是殷将军落了下风。看着他熟悉的招式大惊,这不就是刚才自己使出来的吗?

这学的也太快了吧。他赋闲在家的时候,一心一意教儿子,对方学起来都没怎么快的。

胤祐趁着殷将军走神之际,手里的长枪一挡一跳,直刺对方胸膛,殷将军回撤不及,眼睁睁看着枪尖抵上自己胸口。

胤祐立刻收枪,抱拳道:“我虽是小辈,殷将军也不必让着我。”

“哪里哪里,”殷化行回过神来,真心实意的夸赞道,“七阿哥实乃武学奇才,老夫自愧不如。”

胤祐笑道:“上了战场,将军可不能走神。”

殷化行汗颜:“七阿哥教训得是,老夫惭愧。”

胤祐忽然说道:“不如我拜将军为师,将军教我这套枪法如何?”

殷化行大惊,他哪里敢随便收皇子做徒弟,连连摆手:“枪法可以教,拜师就不用了。”

“要的要的,”胤祐赶紧作了一揖,“多谢殷师傅赐教!”

胤祐就这么给自己找了点事情做,跟着殷化行学枪法。他学起来是真的快,只要殷化行演示一遍,他就能照着比划出来。殷化行再将要领同他说一说,他就学会了。

如此说来,大抵噶尔丹大军还没到,胤祐一整套枪法就该学会了。

这天,胤祐正在联系他刚学的枪法,忽然听到有哨兵向一位校尉禀报:“说是营地外来了一匹白马,长得膘肥体键,油光水滑。马上没有人,它已经独自在营地外转了好几圈,撵也撵不走,遮该如何是好?”

校尉问道:“去问一问,有没有骑兵丢了马匹?”

哨兵答道:“已经问过了,也让佐领查过,并没有人丢失马匹。”

这部明来历的马匹,他们也不敢用,更不能放走。万一把敌军引来,那还得了。

校尉挥了挥手:“宰了吃肉。”

“别宰别宰,带我去瞧瞧。”胤祐领着一柄长枪冲过来,袖子和裤管挽到手肘和膝盖,衣袍下摆捞起来塞进腰带里,什么玉佩荷包平安符,统统摘了。哪里还有半分皇子锦衣玉带的样子。

校尉大惊:“是七阿哥的马?”

胤祐点点头:“或许是,去看看就知道了。”

他跑到营地门口,大眼一瞧,可不就是他的小白龙。

小白龙看到他怪激动的,摇头摆尾冲过来,将嘴里的草料吐在地上,意思是让他先吃。

胤祐敬谢不敏,又在它的背上拍两巴掌:“你这跑哪儿去给自己改善伙食去了,长这么壮。”

小白龙围着他转了两圈,胤祐感觉他的蹄子踩在地上,土都在跟着震动。

不管怎么说,它能照过来就很不错了。胤祐赶紧把它牵回去。

到了马厩,二话不说,先跟胭脂屁股抵着屁股打一架,以示友好。

果不其然,兴许噶尔丹想着再饿他们几天再一举歼灭,竟是晚了几日才到。

胤祐一套枪法都已经学完了,还跟几位绿旗兵的汉人将领讨论了一番各地武学。

绿旗兵又称绿营,清军入关之后将收编的明军及其它汉兵,参照明军旧制,以营为基本单位进行组建,以绿旗为标志,称为绿营,又称绿旗兵。【百度百科】

因此,绿旗兵是一支纯粹由汉军组建的军队。大约六十万人,是八旗兵的四倍,分散在全国各地。在三藩之乱之时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擅长步战。

胤祐时常与他们混在一起,对他们了解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

他们在各地的职责很复杂,除了备战之外,还要负责城镇巡防。士兵为世兵制,父亲死了,儿子补上。

因此,他们之中就隐藏着许多颇有来历的士兵。胤祐就结识了一位来自少林寺的俗家弟子,一手少林拳法在军中无人能敌。

这胤祐能放过他吗?赤手空拳跟人比试一番,最后差点被教做人,幸好他反应够快,脚下步伐虚晃一招,险险地躲了过去。

七阿哥走到哪里,都能与人打成一片,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上到主帅,下到士兵,连马匹都喜欢他。

如此,又过了两日,终于,噶尔丹的大军距离昭莫多已经不足五十里。

费扬古、孙思克和殷化行三位将军开始召集部下商议如何御敌。

胤祐自然也在一旁听着。到了这里,他倒是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眼前这些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大将,可不是阿尔尼、裕亲王、恭亲王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王亲。

胤祐学到的那点理论知识,一点也不敢在他们跟前卖弄,只会在心里默默地筹划,然后认真的听着。

看看诸位将军提出的意见和方案跟他想的是否一致。

而后他发现,自己果然没有给张勇将军丢脸,自己想的,与他们商议出来的战略战术大差不差。

“硕岱,阿南达听令!”费扬古开始点将,这两位一位是满洲正白旗先锋统领,一位是蒙古正黄旗都统。

两人双双出列,对大帐正中的费扬古抱拳道:“末将在!”

“你二人率领部分轻骑出阵,即刻下山,迎着准噶尔大军的方向而去。切记佯装出疲惫无力的模样,诱使噶尔丹向西边追过来。”

“末将听令!”两位都统纷纷领命而去。

胤祐在一旁琢磨,不知道噶尔丹会不会上这个当。

不过既然费扬古将军这样安排,那就一定有十拿九稳的把握。

首先,就如胤祐之前对孙思克将军所说,噶尔丹迫切需要这一仗来扭转他现在的局面。回不去天山一带,就只能逼迫康熙交出喀尔喀蒙古部众,在漠北发展。

他想要打仗,就算知道前方可能有诈,也是必要赌这一把。

是否真的会上当,就要看费扬古将军接下来还有什么安排。

胤祐在心里想,而后将噶尔丹胤祐到山前,他们便一哄而散,隐没进丛林里不见踪影。

此时噶尔丹必不敢冒然上前,一定会观望。

此时,噶尔丹会看到山上的清军并不多,只是零零星星那么几个,仓皇逃窜,就会以为费扬古的西路大军补给不足,粮草短缺,此时已经撤退。而山上这些人是因为掉队才躲避至此。并不知道,费扬古早已经在上面等了他十来天,体力充沛,一切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