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三更合一(第2/5页)

这无异于自掘坟墓。

可是,安然却胸有成竹地说:“放心吧,师父我有现成的。”

散会后,安然先回办公室泡一缸茶水,像个老干部似的抱着暖暖手,喝上两口,然后才抽出时间看看报纸,有要批复的文件看一下,基本就是给各项开支拨款。

对于每一笔钱,安然都力图做到来龙去脉清清楚楚,用到实处,也幸好手底下的人还是很靠谱的,财务过一道,孔南风过一道,最终才会来到她手里。

“厂长?”秦京河站在门口,看着她。

这两年秦京河跟老宋愈发像了,随着年纪渐长,脸上的胶原蛋白“流失殆尽”,只剩一个脸盆架子还在,倒是更显得骨相完美,几乎是雕塑的一般精致。

他们这种好看跟西方人的异域风情又不太一样,就是很正统的华国人帅哥,五官深邃有度,鼻子眼睛无一不刚刚好,绝对不会显得过分深邃或者过分突出,都是那种看上去就很像华国人的感觉,甚至双眼皮也双得非常标准之含蓄。

“进来吧老秦,怎么了?”

“大家伙心里都没底,让我来问问你说的现成的师父是指……”张卫东知道圆滑,可秦京河是真的很老实,脑子不会转弯也不会多想一道的那种,大概也就只有这种敏感的一根筋才能兼具文人的豪爽和婉约,多愁善感。

安然笑笑,避而不谈,“你的小说怎么样,出版了吗?还没的话我认识个朋友,在报社工作,就是专门研究你们文学艺术这一块的,改天我引荐你们认识一下?”

文人不光自己写文章写得好就行,这个时代曝光渠道有限,不像后世,除了纸媒、电视广播之外还有各种网络渠道,五花八门的论坛和app,这里你要想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文学作品,还得认识人。

而安然经常出去开会,接触的人多,各行各业都有,去年在特区也认识了几个搞文学艺术这一块的专家,想要走出版的话倒是不难。

上辈子秦京河的诗歌是怎么出版的呢?单纯是安然掏钱砸出来的,那时候谁也不认识,为了出诗集确实是走过不少弯路,花了不少冤枉钱。

谁知秦京河居然笑了笑,“已经在校稿了,应该很快就能出版。”

“啊?”安然没忍住自己的错愕,主要吧,这人他就是很直很不会转弯那种,居然能找到关系?

“是……老孔帮我找的。”

安然了然,这样那就说得过去了,孔南风啊,在书城市还是有点人脉的,而且平日里为人也比较圆滑,进退有度,基本不会干得罪人的事。

“你俩可真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

安然的打趣,让秦京河有点很不自在的笑了笑,她还以为是自己这么打趣两个大男人不妥当,也就笑笑,揭过不提,转而说起自己现成的“老师”,“我知道大家都很好奇,但得等几天,到时候大家就知道了。”

秦京河也知道小安有时候有点高深莫测,再问肯定是问不出来了,“那行,没事你先忙着。”

安然拿出自己的电话本,翻到“宋明远”这个名字,后面写着一串地址,他倒是留有电话号码,但目前国内打国际长途非常麻烦,尤其是作为一个国营大厂的厂长,要经过各种审批手续,去电话局话务大厅打才行……她要找的“老师”就是这个人。

当然,介于他跟老宋的关系微妙,安然觉着尊重老宋就该跟他说一声,如果他不愿她跟宋明远有接触,她就只能另想他法。

毕竟自己的枕边人自己知道,老宋这人轴起来还是挺轴的,他对自己原生家庭的感情有点说不清道不明,说奇怪吧又在情理之中。

晚上回到家,两口子也懒得做啥吃的,继续吃面,不过今天因为胃口不好,安然就做了简单的番茄白菜豆腐三鲜面,再加两勺小野最爱的虾酱,红红绿绿很有食欲。

小野不在家,他们几乎不开空调,一碗面下去热得满头大汗,但胃口倒是一下就开了,老宋吃了一碗不过瘾,看锅里没了还有点意犹未尽,安然指指灶台底下的柜子里,“那里还有。”要吃自己煮。

谁知他摸了半天没摸出面条,却是摸出一个金黄色的南瓜来。

安然:“……”

老宋提溜着南瓜,腆着脸说:“小安你看南瓜是不是那谁送的?”

安然不出声。

“就是那谁啊,小野叫她伯娘的……”

其实是糖妞家送的,鸭蛋媳妇儿上个月来省医院住院,听说是胎位不太好,然后她本人还有个什么病,发生难产的风险很高,婆家也不怕花钱,一问省医院看得最好,立马就请了辆面包车给送省城来了,鸭蛋妈跟着来照顾,给安然家送了很多土特产。

都是些自家种的瓜啊豆的,日照时间充足,很甜,味道很正,小野最喜欢吃炸南瓜饼了。对甜食糯食的喜爱,小野是完全遗传自老宋的,他也是看见甜的就有点挪不动脚。

此时,看着金黄的椭长椭长的大南瓜,他有点咽口水,“小安,咱们家里还有清油吧?粉子面也还有吧?”

粉子面是石兰人的土话,学名其实就是糯米面,安然笑,“行啊,要吃可以,但我得跟你商量个事。”

老宋已经去找刀子准备削南瓜皮了,“行,你有什么丧人辱格的不平等条约,说。”

安然掐他精瘦的腰上一把,“边儿去,咱们厂现在想做服装,但没师父带,你大哥宋明远不是干这个的嘛,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我给他打个电话问问他愿不愿接受我们的人去学,给他交学费,怎么样?”

老宋削南瓜皮的手一顿,“你确定要找他?”

在商言商,宋明远确实是个成功的商人,港城的服装厂和书城的服装厂隔着几十个广东省呢,怎么说也不存在利益竞争,不说他们兄弟之间的私交,单从一个商人的角度来说也是稳赚不赔的事,他答应的概率应该不低。

安然想到这,很肯定地说:“确定,就看你愿不愿意我去求他。”

老宋皱了皱鼻子,就跟他闺女似的,“我没什么不愿意,他总体来说不是个坏人。”

“是不是坏人不好说,你们小时候一起长大的时间有几年?那时候三观都还没形成呢,什么算坏什么算好,现在已经多少年没见了,可别急着下定论。”

老宋有点不屑,“我相信自己眼光。”

好吧,安然也不想当杠精,他说是就是吧,反正她现在是要做生意,不是交朋友,宋明远是好人或者坏人,又有多大影响呢?

“对了,别打电话,最好是写信。”宋致远想了想,又说。

“为啥?有区别吗?”

老宋摇头,看着刀下的南瓜,不愿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