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我的学生牛逼我知道!……(第3/3页)

所有的老师沉默了,他们想到了每年寒暑假会计班招生考试的时候,都会来报名的那些知青。会计班一共办了六届,录取了九百四十五人,考上的知青堪堪十七个人。而且,就算勉强考上了,排名都很靠后。

楚韵看向大家:“虽然这话有点残酷,但是事实上,这一次考试,他们大概率就是分母,很难成为上面的分子。”

尤其是,和她带出来的学生相比!

刘校长打破沉默:“你的意思是,你相当看好你的学生?”

楚韵扬起头:“尘埃落定之前,说这个太早,我们等着吧。”

她曾经买过一本知青的自传书,上面提到过高考,她对77年高考的大部分印象都是从这本书来的。

她特意根据作者说的他自己以及周围的知青、亲朋好友的成绩拉出表格。

湖北、四川、云南、山东、青海这几个地方,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特别是理科,两百分出头就能保证有书读。北京、河北、江苏,分数要三百五十分以上,才能去试试。

她的学生,已经是优中选优了。虽然会计班招生只考数学,但能考上会计班,就说明他们脑子不差,记性也差不了,再有她这个曾经的刷题专家鼎力支持,考不上大学,至少中专能考上吧。

两三百分就能读中专,她的学生数学成绩好,至少能考□□十分吧,语文再差也应该能考及格吧,再有其他几个科目凑一凑,凑两三百分不难吧。

他们还有她这个老师在,就算考到同样的分数,学生听她的建议去填报学校,肯定比其他随意乱填报考学校的人有谱。

预选考试之后,楚韵把大家的分数统计出来,根据大家的实际水平,建议他们选择合适的学校。

学生都很信任楚韵,基本上都根据她的建议,选择了合适的学校,他们考上的几率肯定会大幅增加。

楚韵嘴巴严实,不肯预测,但是心里对自己的学生无比自信。

到了考试那一天,楚韵监考的那间教室,学生们看着楚韵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老师走进来,他们看到楚韵,身上的压力感觉小了很多,就跟平时测验差不多。

按照楚韵教的,考完一科忘一科,考到最后一科,心态好的学生,看到楚韵还跟她打招呼:“楚老师,晚上准备吃啥?”

楚韵笑着说:“吃食堂。”

周围的学生哈哈大笑,那个学生说:“楚老师,我感觉我肯定能考上大学,今天下午我们就提前庆祝一下,我请你吃人民饭店。”

楚韵哭笑不得:“少得意啊,老老实实把最后一科考好。”

“得嘞!”

最后一科考完,市里来的监考老师,把所有的试卷装车带走,楚韵也无事一身轻,想回家休息。

结果没走成,在校门口被梁静他们拦住了:“楚韵老师,下午听说有同学想请你吃饭,那哪能少得了我们啊!”

“走,人民饭店!”

楚韵连忙叫住他们:“人民饭店才多大一点地方,去吃食堂吧。”

“哎呀,辛苦了这么久,我们吃点好吃的呗。”

楚韵不同意:“就吃食堂,让后勤找肉联厂买肉,我们在食堂一样能吃好吃的。”

楚韵有一个学生孙璞,他爸是肉联厂的一个主任,自从认识了这个学生,楚韵就不缺肉吃了,因此去年过年,她才能弄那么多腊肉和香肠。

今天高考考完了,学校要庆祝。想买肉,这有什么难的?

孙璞跑去找他爸,一会儿孙璞他爸就叫人把肉送来,还另外免费赠送两个厨师,孙璞的爷爷和叔叔,以前都是干厨师这一行的,颠勺炒菜,那可是拿手好戏。

楚韵叫住孙璞的爸爸,这些肉多少钱,当场结账。

孙璞的爸爸也没有往外推,直接说:“楚老师,今天送过来的肉也不是我一个做主,我们厂长和副厂长也是点了头的,这个钱我不能收,您啊,要给钱得去肉联厂才行。”

楚韵谢过他:“我明天就去。”

高考已经完了,楚韵计划着要去北京,走之前,肯定要跟肉联厂再买一批肉,她要带去北京。

刚刚从考试中解放出来的学生,疯起来简直不得了,去后厨抱了好多柴火过来,等天一黑,篝火烧起来,一群年轻人,围着篝火又唱又跳。

饭来了,肉来了,吃完了继续蹦起来。

还有个江东县本地的学生,从家里把收音机弄出来,声音调到最大,大家一起跟着收音机唱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群情激昂的气氛,被一首《保卫黄河》推到最高。楚韵想,他们这一辈子,应该都会记得这个夜晚吧。

这一晚上,头顶的星空没有什么特别,脚下的土地从来如此,只有此间的年轻人,他们的热情和梦想,就像被点燃的火焰,照亮了黎明前的黑夜,他们也将见证朝阳的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