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三国之甄宓(03)(第2/2页)

这......还真不好处理。三国时候可没有科举制度,一般都是举孝廉或举茂才。

举孝廉,即孝子廉吏。举孝察廉原为察举二科,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即举孝举廉各一人。

在两汉通常的情况下,孝廉则往往连称而混同为一科。孝廉一科,在汉代属于清流之目,为官吏晋升的正途。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汉武帝以后,迄于东汉,不少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身,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

举茂才,察举岁科之一‘秀才’,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东汉光武帝建武时候,曾下诏令:三公举茂才各一人。

意思是说:监察御史、司隶、州牧,岁举茂才各一人。此后才为岁举,往往与“孝廉”并称,表明其重要性。不同之处是,“孝廉”为郡举,“茂才”是州举,所以数目是后者少、前者多。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谋士沮授便是举茂才出生,而颜盈这辈子的三哥甄尧则是举孝廉出生。论长干,还真比不上人家沮授。可惜遇到了袁绍这个刚愎自用的主公,未得重用。

扯远了,总之从举孝廉这样选拔官员的制度就可以看出来,重孝道。刘氏不是袁熙的亲娘又如何,占着嫡母的身份,直接开口让儿媳妇留下来侍奉她,在道义上还真就没法拒绝。

颜盈左思右想,干脆就花费了一周的时间,让刘氏好好的明白‘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女是怎么伺候人的。

效果很好,十分的好。反正颜盈伺候了刘氏一周,就让刘氏水深火热了一周,更让刘氏明白什么是有苦说不出。为了避免往后的日子再继续水深火热下去,没等苏清之开口说要离开邺城,刘氏就开始展现身为嫡母的风范,连连让颜盈回二房打点行装,免得耽误苏清之到幽州走马上任。

“啧,你说这刘氏,可真是......”回了二房,颜盈连连啧啧的埋汰道:“早干嘛去了,非得吃大亏才明白有些人,不是好欺负的。”

“一切都准备妥当了?”苏清之问了一声颜盈,得到颜盈很肯定的点头作为回答后,苏清之又道:“那好,今天早点休息,明儿我们就向父亲、母亲辞行。”

“OKK!”

两人自是分别睡下,到了第二天,两人都起了一个大早。先去给袁绍辞行,最后再向刘氏、袁尚告辞。这回无论是谁,都没有假意留人,特别是刘氏只恨不得放爆竹欢送瘟神。

嗯,瘟神特指颜盈。

说她可恶,可你抓不到她一点的错处。

只呕得一周都饱受她折磨的刘氏,差点吐血身亡。如今瘟神总算走了,可不得放爆竹欢送吗?

颜盈嘻嘻,临走上马车之前,还特意对刘氏说:“婆母的关爱,儿媳谨记于心,等夫君在幽州安顿下来,儿媳定会再回来伺候婆母,如此才能不忘婆母一番深情厚爱,特意开口让妾留下代替夫君在婆母身边尽孝。”

刘氏:“......”

差点一口气背不上起来。

真的憋屈死了,刘氏整一张脸扭曲异常,几乎咬牙切齿的目送颜盈上了马车。等马车缓缓行驶看不见了后,刘氏直接一摔手帕,冲回房间开始摔东西,并且破口大骂。

同一时间,已经出了城门的马车上,颜盈和苏清之楚河界限分明,各自霸占一方,各做各的事情。

颜盈呢,拿着算盘噼里啪啦在算账,苏清之则将造纸术用刻刀刻在竹简上。

“等到了幽州,第一时间就造纸。”苏清之吁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