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7章 国庆大朝会与两国暗斗(第2/4页)

众臣说了一阵话,原本在天顶的天狼星渐渐西斜,宫中钟鼓忽而齐鸣,皇宫的侧门吱呀呀的打开了,还在说着话的一众朝臣,也收起了寒暄,渐渐汇入皇城之中。

大安国国庆大朝会早在立国之日时便已经定下了规程,在杜如晦、房玄龄、裴世矩、虞世基等文官的具体操作研定之下,结合了之前大隋历年正旦大朝会的一些程序,但也将王君临吩咐的一些新的内容很好的融入到了里面。

首先是,王君临这个皇帝上香为苍生向上天祈祷后,车架至大政殿,在大政殿接受文武百官拜见,然后便宴会赏赐。

不过,相比之前隋朝一年一度的正旦大朝会,大安国一年一度的国庆大朝会最大的不同,便是每年对达到封爵资格的有功之臣的赐封或者加封爵位,这也是所有人最为期待之事。

众人站定,净鞭鸣响,就在殿堂边缘,乐工们开始吹笙敲钟,奏着赞美圣君贤臣的韶乐,阁门吏则合着乐声高声唱着班次。

杜如晦、房玄龄手持笏板,领着众臣依唱名、按班次陆续进入殿中,在大政殿中站定。

净鞭再次响过,殿后有了动静。先是两名起居舍人走出来,他们是记录王君临这个皇帝言行的侍从官,一东一西站到了殿内两角。

继而是一班手持扇、剑等礼器的礼官。

等礼官站好位置,圣乐曲调突然猛然高起,迎接皇帝陛下出场。

这些东西王君临其实有些不以为然,但是下面的几位重臣竭力坚持,王君临在这种事情上也会给几位重臣的面子,再说他也知道一些事情上仪式隆重一些,有利于他皇权的维护和巩固。

王君临从殿后徐步走出,身穿赭黄袍,头戴平脚幞头,为天子常朝之服。穿在王君临身上,说不出的伟岸神圣,仿若真正的天之子。

王君临站在宝坐之前,目光如电,扫过群臣,心中感慨万千,神态威压无比。

皇帝陛下就坐,群臣三呼万岁,王君临接受大家的跪拜,宣称平身免礼,大家跪坐在案几之后,坐姿保持端正,低头垂目作肃穆状。

由左相房玄龄主持整套仪式。和隋朝杨广当皇帝的时候正旦大朝会上由礼官出来念诵早已准备好的歌颂皇帝和一年朝廷所为的贺词不同,而是直接以赞乐、赞舞开始,重点却是杜如晦代表文政和李靖代表军事总结了一年以来各个系统所做的所有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大体介绍了来年主要计划任务。之后,是六部主官分别做了全年具体工作汇报和来年计划的称述。

这一点自然是王君临的意思,和后世政府工作报告其实类似。

一切都是按照相关章程规定,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大安国文武官员也是首次召开国庆大朝会,有很多人之前在隋朝时当过官,对隋朝的那一套大朝会的内容有过经历,此时一相比较,大感兴奇的同时,也感觉如今大安国的这一套更加务实、更加有用。

而且最为明显的是,在王君临的大力倡导之下,大安国平时奏折和说事都很少如之前隋朝时说一些晦涩难懂的废话,简洁明了,所以此时杜如晦和李靖等人的总结报告同样很简练务实,让人一听便明白是什么意思,绝对不会云里雾里。

王君临坐在御座上,听得津津有味,心中感慨万千,同时也对来年雄心勃勃。

如今整个天下就剩下李世民占领的关中和洛阳一带没有拿下,他治下的人口也有了三千多万,这还是之前隋朝末期乱世以来死的人太多的缘故。

而随着在天子宝座上坐了一年时间,治下疆土人口扩增及军力的快速提升,王君临的心态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一些变化,曾经对于征战天下会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的顾虑也已经不存在。

在他看来,不管怎么说,李世民的唐国一定要灭了。

因为,只有统一天下,才能够彻底结束天下战乱。

到时候,将他大安国的仁政和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模式推行至整个天下,让华夏数千万百姓乃至各个异族百姓都能够过上从未有过的好日子,开创前无古人的真正盛世王朝。

若之前王君临还有所犹豫的话,那么如今的王君临统一天下的心思已经异常坚决。

总结报告之后,因为王君临的坚持,国庆大朝会上的一整套流程相比之前隋朝的正旦大朝会要简单很多,直接展开今天重头戏————封赏功臣。

算起来,第一次封赏功臣是王君临立国称帝的那一天,而今天是第二次封赏功臣。

王君临深知,依靠‘为人民服务’等精神信仰,让全国上下的官吏拼了命的做事,还保持清正廉洁,那是绝不可能长久的。

在他看来,赏罚分明、高-薪-养-廉是保证朝廷上下高效、健康运转的必要条件。

接下来,从两位宰相到各部主官、军团主将都有封赏,爵位大都由三等县侯提升至二等或者一等县侯,最高也没有突破到县公以上的爵位上,不过食邑提升的幅度很大。

王君临压着没有直接提升至公爵之位,依然是因为天下还没有一统,且随着昨天傍晚皇城广场刺杀时出现的那把非大安国制造的火枪和手榴弹,让王君临深感李世民的唐国不好对付,以防止到时候加封爵位不好往上加。

不过,因为皇帝陛下重实干和功劳,所以此次加封和赐封爵位的结果,其实随着前些天朝廷相关部门功劳的核算结果的出来,并没有多少悬念。

比如,火怀明、白小波、王灰儿均加封为开国县伯,食邑均提升为三百户。

而之前已经有爵位,但这一年来,功绩不突出,或者因为没有参加战争的文武官员爵位没有变。

封赏功臣之后,便是天子赐宴,基本上也没得吃,群臣奉酒为天子庆、为朝廷庆。

总计大约四个时辰的样子,今年的例行公事终于宣告结束。只不过几家欢喜几家嫉妒,有人回家庆祝,有人回家摔杯子,一脸不服和嫉妒。

…………

…………

而在这次大朝会上,王君临还提出了大安国立国之后第一次军事改革,兵部和军府对此早有准备,紧接着便按照之前定下的章程正式展开。

这次军事改革主要是军勋制的正式施行。

部队的军勋制汉时便已经存在,和后世军衔制度有些类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王君临本想直接采用后世军衔制度,但经过兵部和军府结合这个时代部队实际特点和时代文化特殊性,综合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军衔制度并不适合,最后王君临与聂小雨商议之后,又与李靖等人一起研究分析,决定将后世军衔制度和这个时代军勋制度相结合,实行大安国独有的军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