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天要绝者,有疏无漏(第5/5页)

“我不知罪?我……罪恰恰在此一身血脉,正道之所倾覆,是非之所混淆,隆基有何势力能祸家祸世?人间不能见容,争求活路也成了万众唾弃的罪过?若据此论罪,李相公等妖世称夸孤直之类,能称清白?我父子所历诸多困厄,难道不是受你们这些志大才疏者所累?”

面对着李昭德,李隆基自有着满腹的怨念:“恩仇纠缠,无非名器翻覆,尔等俱可认负退场,我父子退路何在?父兄先遭殃害,余嗣数指于后。今上奉亲饰德,唯我兄弟吞泪忍辱、惶惶苟活……即便如此,仍然不失用才报国之志,但世道又是如何伤我至深,李相公难道无有眼见?

今我胆敢登堂来见,一是奢望,期望李相公或能念旧活我。二是逼陷,我既能入此中,纵然李相公贪功负义的举发,人间还会给你清白?”

“大王既引旧事,那我也二三相告。旧者力辅皇嗣,先得后失,致使社稷板荡横生,的确有负于天下、有愧于先君,甚至有惭于太皇太后,但唯不薄于相王。已知错选,但却恋守不改,当年固执,恰如大王此时。大王说此今正道倾覆,言实谬矣,昭德偷生至今,却仍难免于此相对,这难道不是前事后报?”

李昭德讲起故事,老眼中也是泪花闪烁:“大王只道举世害你、满目荆棘,但有无自察大王本就是天网之内一截绳扣?情有亲疏,义有大小,圣人当年拜求情活,求的并不是私欲之内的喜厌。而今昭德虽仍故情未泯,但也只是黄泉相逢、相顾一笑……”

李昭德讲到这里的时候,衙堂外已经响起了甲戈碰撞之声,并伴随着内卫郭达外堂喊话:“李相公勿惊,此夜大内诸邪无侵!”

“你、你竟敢……难道、难道老物愚蠢,真的不知当时我所遭害实乃圣人构计?如今我既入此、步步皆在彀中,你岂能活?”

李隆基闻声自是一惊,虽有预见,但终究难以接受,尤其没想到在他眼中贪生苟活、取媚新君的李昭德竟能决绝到无顾身前身后。他甚至曾想,哪怕此行不成,但见李昭德在他面前啼哭乞饶都是一得。

李昭德望着步步逼近的李隆基,却又叹息道:“我也确实想问,大王至今仍不知罪犯何在?即作鼓噪和亲,旋即蕃人来扰,究竟圣人作何恩眷,才能让大王自释狐疑?少年贫贱,或可怪罪父母不泽,陋舍待死,却仍埋怨生在穷乡,生死之间的凡所经历,竟无丝毫的体悟补助?

大王今已入此,昭德本就无复清白。大王怨我不救,但却不知我纵有心但亦无力。由始至终,能做的也只是忍见生而不忍见死。于此相会,只是为见大王罪更确凿罢了……”

说完这话后,他解下腰间小刀隔案抛出,望着李隆基说道:“但此番相见,也并非全无所得,起码有知大王怨我至深,虽死亦必偕亡。昭德惭德,名不副实,死在大王手中,也的确能勾了旧事,笑赴黄泉。”

“不需你言,我岂会饶你!”

李隆基闻言后更作忿声咆哮,正待弯腰拾取李昭德抛出的佩刀,却有一矢飞来,直接将那佩刀击飞。他纵再想拾取,也已经没有了机会。

郭达等人登堂行入,自有甲员将李隆基几人扑压在地,郭达则入前叉手道:“末将宿卫失职,有累李相公受惊,恭待训责!”

李昭德闻言后只是微笑摆手:“将军言重了,我要多谢……”

说到这里,他起身向东方遥作一拜,语调不无哽咽:“昭德何幸、享此恩遇……若前敕废此留守,隐祸张弥于后,命废名毁!虽受之有愧,但恩不敢辞……”

郭达虽得面授机宜,但也实在不甚精通这些政治隐语,只垂眼看了一眼临淄王几人,而后便对李昭德抱拳道:“李相公请安在衙堂,此夜仍有余事未了,末将先做告退,留甲此中,有事即告。”

李昭德虽然还想询问郭达要如何处置临淄王,但话到嘴边只是一声叹息。内卫来的及时,去的迅速,仿佛一切理当如此。

李昭德捡起那被射飞的佩刀,持握在手,只是颓坐堂中、痴望着刀身倒映出的须发虚影,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

一夜喧哗未已,当朝阳初升时,又是新的一天。

街鼓声响起时,诸坊再次恢复了活力,坊民们手提着瓢桶直赴曲里取水处。

虽然坊内有水管接通各家,但宅中直接饮水却要交付一定的水钱,价钱虽然不高,但仍有一部分坊人并不舍得如此浪费,坊中自有公共的取水处,来回只是短程。日子总要精打细计,才能维持长久。

取水处坊人们聚集等候,不免有人闲话问起:“昨晚只听坊外人马吵闹,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子还要紧睡上工,哪有闲情查问。总也不是什么大事,既不关己,官府又无通告……”

一些打着哈欠的坊人对此则全无兴趣,甚至懒得谈论,只是喝骂前方取水者手脚快些,取完了水还要赶去上工。

但就在这时候,坊外却有人冲了进来,大声呼喊道:“昨晚城里大事发生,你们知不知?原来竟有贼徒谋乱,官府已经张贴告示了……”

“谋乱?这是哪一路贼徒厌恶安生,竟然蹿进城里寻死?”

有人闻声后便好奇问道,但也有些不感兴趣的抓紧抢占取水位置,并取笑道:“听他邪话瞎说,什么人事都称谋乱?老子夜里睡得香甜,睁眼便晓。纵有几个蟊贼跳闹,难道还能撼动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