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高空遇险 第十五章(第2/3页)

探险者们小心地前进

等到再次退潮的时候,居民们就涉过海峡回到了“石窟”。

接着他们就把海豹皮绷到了木架上,为了尽量让它不漏风,还用纤维把它缝了起来。除了赛勒斯·史密斯用托普的套环做成的两片钢刀之外,他们手里什么工具都没有。他不仅自己想着主意,同时还开动着伙伴们的智慧,三天之后他们就拥有了一架鼓风机,鼓风机可以用来在矿石加热的时候往矿石里送风,这是冶炼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正如通讯记者在记录中提到的那样,“金属时代”在4月20日的清晨到来了。如前文所述,工程师决定把进行冶炼工作的地点选在邻近煤矿和铁矿的地方。他根据观察得出了矿脉就在富兰克林山东北支脉的山麓上的结论。这地方距离“石窟”有6英里,不可能每天都回家。他们要昼夜不停地进行这项重要的工作,就得在这里过夜,于是他们一致决定用树枝搭一个可以住宿的棚子。

他们在早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就出发了。纳布和潘克洛夫把风箱放在了一个找来的筐子里拖着走,他们还放了大量的蔬菜和兽肉在筐里,除了带着的这些东西,沿途他们还准备补充一些。

在经过啄木鸟林时,他们决定从东面一直进入到数目最密集的丛林,然后往西北方向斜穿过去。他们必须开辟出一条可以把眺望岗和富兰克林山直接联系起来的道路。丛林里有许多美丽的植物,其中很多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品种。赫伯特又发现了一些虽然比韭菜要大很多,但是和洋葱、日本葱、冬葱和芦笋一样属于百合科的新品种,潘克洛夫管其中的一些叫做“假韭菜”。这些植物的根是木质的,但是烧起来味道却不错。经过发酵,还可以制造成一种味道非常可口的饮料,所以他们采集了很多这种树根。

他们在森林里整整走了一天的路,有充足的时间观察林中的动植物。托普则在草木之间穿来穿去,专门搜寻兽类,结果把动物们全赶得跑了出来。赫伯特和吉丁·史佩莱张弓搭箭,射死了两只袋鼠,还有一只既像刺猬又像食蚁兽的动物死在他们的箭下。这只动物缩成一团、满身倒竖着刺针的样子很像刺猬;可是它长着利爪,嘴的部分又细又长,这样看起来又像是食蚁兽。另外它的舌头伸缩灵活,舌头上还有很多可以用来捕食昆虫的小刺。

“那等到把它放进锅里,”潘克洛夫总是习惯性地问这样的问题,“它又像什么?”

“像味道最上乘的牛肉。”赫伯特回答。

“好吧,我们也不能要求过高。”水手说。

他们在旅途中还几次看到野猪,可是这些野猪并没有冲向他们,看来他们似乎也遇不到什么野兽了。正在这时候通讯记者隐约看到几步以外的密林中,一棵树低垂的树枝间潜伏着一只野兽。他以为那会是一只熊,就非常镇定地要画下它。幸好这不是一只跖行类动物,而是一般情况下被称为“懒兽”的无尾熊,体形和比较大的狗相似,身上的毛显得很脏但是非常坚硬,爪子很有力,能爬树,树叶是它平常最喜欢吃的食物。他们仔细观察了这个动物,但是并没有过去袭击它。吉丁·史佩莱擦去了写生画原来的标题“熊”,改成了新标题“无尾熊”。

到傍晚五点钟的时候,赛勒斯·史密斯让所有人停了下来。现在他们已经穿过了森林,抵达了富兰克林山东部的主要支脉下面。几百英尺以外就是红河,可以提供大量的淡水。

他们马上就安排好了营地。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在森林边缘的树木之间修建出了一个不易损坏的住处,是用爬藤和树枝编搭成的营棚,外面还抹上了一层泥土。他们预计第二天才能开始地质勘探工作。营棚前现在已经生起了熊熊燃烧的篝火,火焰上的烤肉在转动着。吃过晚饭,大家在八点钟的时候去睡觉,留下一个守夜的人负责看守篝火和提防潜入营地的野兽。

第二天是4月21日,赛勒斯·史密斯上一次在这块土地上已经发现了铁矿石的标本,这一次他叫上赫伯特,准备去找古代生成的土层。他们在东北靠近红河发源地的一个支脉下发现了矿脉,而且这里的矿石就露在地面上。这种含铁量很大的矿石很容易熔化,非常适合工程师准备用的还原炼铁法,也就是加泰罗尼亚人(1)常用的土法,不过像科西嘉人那样把这个方法简化了。一般的土法是需要熔炉的,还要制造几个坩埚,在坩埚里把矿石和炭一层夹一层地放进去,再让它变化和还原。可是赛勒斯·史密斯没有打算用这些复杂的设备,只打算把矿石和煤做成一个立方体,再用风箱把空气鼓入立方体中心。无疑,这办法是蒂巴尔·凯斯(2)和世界上最早的冶金学家惯常采用的。既然亚当的孙子能够用这个方法取得成功,还在铁矿和燃料丰富的国家里收到不错的效果,那么林肯岛上的人们也一样会取得成功。

在地上捡炭和铁矿石他们并不会浪费多少气力。他们先打碎铁矿石,用手擦干净铁矿石表面杂质,再把炭和铁矿石堆成一层夹一层的,就像木炭工人用木柴烧炭那样。炭在鼓风机的作用下就变成了碳酸,接着又会变成氧化碳,氧化铁在氧化碳的生成过程中就被还原,从而将氧气释放出来了。

工作就这样进行着。工程师事先已经做了一根陶管在窑里,把它装在海豹皮风箱的一端,然后把风箱装在矿石堆附近,工程师找来一个木架子、一些植物纤维做的绳子和一个秤锤做成了鼓风机,把大量的空气吹到立方体里,使温度升高,促进了化学反应,这样只要到一定程度就能够把纯铁炼出来。

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他们付出最大的耐心和全部的智慧。最后终于成功炼出一块和海绵差不多大小的生铁,但是这块生铁还需要继续加以锤炼,换言之,还得经过打铁才能除去熔解的杂质。显然,这些业余铁匠们身边根本没有锤子,可是最早的冶金家的情况未必比他们好多少,所以他们就模仿着前辈的样子干了起来。

这项工作是艰巨的

他们找到一块生铁安上木柄就算是锤子,找来一块花岗石当作砧子,就这样打起铁来。他们打出来的铁虽然粗糙,但还是有用处的。经过了无数次的艰苦尝试后,终于在4月25日打出了几根铁条,并用它们做出了如铁撬、钳子、鹤嘴锄、铲子等许多工具。潘克洛夫和纳布拿着这些工具,兴奋得像得到了宝贝似的。

当然,这并不是达到尽善尽美程度的金属,也就是说,还没有真正变成钢。铁和炭的混合物就是钢。必须从生铁里除去多余的炭,或是把一定数量的炭加到熟铁里去才能得到钢。产生天然钢或者铸钢主要靠第一种脱炭的方法,而要制成泡钢就得靠第二种加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