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七章 落入本该避开的地方(第2/2页)

木筏的航向稍微改变了一下,可是风势在缓缓减弱,两小时后才靠近小艇旁。

穆拉第站在木筏前面,挡住小艇,避免撞到木筏,那小艇慢慢漂了过来。

“空的吗?”蒙格尔斯问。

“是空的,船长,”那水手回答道,“船是空的,不过,舷都裂开了,不能用了。”

“完全不能用了吗?”麦克纳布斯问。

“不能用了,都散架了,只有当柴火烧了。”蒙格尔斯说。

“太可惜了,”巴加内尔叹气道,“不然的话,我们就可以乘它去奥克兰了。”

“别做梦了,巴加内尔先生,”约翰说道,“依我说,浪这么大,我倒宁愿坐木筏,它比那小艇更靠谱些!那小艇轻轻一撞就撞坏了。所以,爵士,不必在这里耽误时间了吧。”

“约翰,你是船长,听你指挥。”爵士说。

“继续前进,威尔逊,”约翰说,“对着海岸直行。”

离退潮还有1个钟头。木筏趁潮势又行驶了两海里。风很快就会完全停息,木筏几乎不动了。用不着多久会开始落潮,木筏很可能又漂回海上去。

蒙格尔斯不敢迟疑半刻。

“抛锚!”他命令道。

穆拉第立即执行命令,将锚抛下5英寻深的海里。木筏后退了两英寻,锚缆拉得绷紧,帆也被卷起来了,只好等候下一次潮水了,先歇息一段时间吧。

晚上9点之前是不会再涨潮了。蒙格尔斯也不想在夜间航行,必须等到第二天凌晨5点。其实,陆地已经看得见了,顶多还有3海里远。

此时,海水正掀起浪头,不断向海岸涌去。见状,哥尼纳凡问蒙格尔斯为何不趁势继续向陆地靠近。

“阁下,您被一种光学幻象迷惑了,”年轻的船长回答说,“看上去海浪在往陆地的方向走,但实际上它并没有动。不信,您丢块木板在海里,就会发现它只会在水上漂来漂去,不会往前走。我们还是耐心等等吧!”

“先吃晚饭再说吧。”少校说。

奥比内拿出几块干肉和十几块硬饼干分发给大家。这样粗劣的伙食,真让司务长感到有点儿过意不去,窘得满脸通红,不过,大伙儿还是吃得有滋有味。两位女士也如此,只是木筏颠簸得厉害,害得她们没胃口。

那翻了的划子漂到木筏旁边来了

海水翻滚,浪头急促。木筏在海浪中剧烈摇晃,上下颠簸。锚链绷得很紧,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很是吓人。蒙格尔斯担心锚链被拉断,命令每隔半小时放松一英寻缆绳。不然的话,缆绳一断,木筏就会顺海流漂回到大海中去,到时候麻烦就大了。

蒙格尔斯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不管是缆绳断了,还是锚滑了,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夜色降临,残阳如血。一轮圆晕,把大海染成一片深红,渐渐沉入地平线下。浩瀚的大海,碧波万顷,金光闪烁。放眼望去,苍茫的水天相连处突出一个小小的黑点,那就是搁浅的麦加利号船,一动也不动地躺在那儿沉睡了。

转眼间,黑幕笼垂,遮盖了黄昏的余光。环绕在东面和北面的陆地随即消失在茫茫黑夜之中。

这群遭遇海难的人们挤在这个狭小的木筏上,苦不堪言。夜影笼罩在他们身上,有的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魇,但不能沉睡;有的心急如焚,虽说合着眼睛,但根本无法入睡。好不容易挨到了天明,个个由于夜来的疲惫而困顿不堪。

东方吐白,晨曦初露。海潮开始回涨,海风又吹拂起来。清晨6点,蒙格尔斯赶紧起锚,准备再次启航。可是,因为反复拉扯缆绳,锚被死死地嵌在沙里了,抓得很紧。没有绞盘,威尔逊临时拼凑了一组滑轮,绞动半天还是绞不上来。半个钟头过去了,约翰急着启航,命令立即砍断缆绳,不得已,只好扔掉便锚。如果不能把握好这次涨潮,将木筏驶到岸边,就没有再次泊船的机会了。不管怎样不能再耽搁了,一斧子砍断缆绳,木筏开始顺风前行,海潮以每小时两节的速度向岸边涌去。

帆又展开了,木筏慢慢漂向陆地。在霞光笼罩下,陆地上一片朦胧。灵活地绕过了一片片礁石。海风时起时息,木筏似乎很难靠岸。那片新西兰海岸就在眼前,可要到达那里,危险重重,简直比登天还难啊!

到9点钟时,距陆地不到一海里远了。海滩很陡,暗礁密布,很难靠近。必须要找个可靠的登陆点才行。风越来越小,最后完全停息了。帆懒洋洋地垂下来,拍着桅杆。蒙格尔斯嫌它碍事,干脆叫人把它取了下来。现在,只有靠潮水把木筏推上岸了,而且无法控制航向。此外,海边还有大片的海藻,牵扯着木筏,减缓了前行的速度。

10点钟的样子,木筏完全不动了。这时,离岸已不足3链(1)远了。没有锚,无法泊船。一旦退潮,木筏就会随海流退回到海里去。该如何是好呢?蒙格尔斯这下真的急得没魂了。但见他紧攥着双手,呆呆地望着那片无法登上的海岸,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

就在这左右为难的紧急关头,木筏不知被什么撞了一下,冲向岸边,在离岸200米处的沙滩上搁浅了。真乃是老天不灭绝路人呀!

哥尼纳凡、罗伯特、威尔逊和穆拉第跳到水里,将木筏用缆索牢牢地系在近处的礁石上。男士们把两位女士安然无恙地抱上了岸。接着,大伙儿扛的扛、背的背,将枪支弹药、干粮食物一齐搬到了岸上。

一行人总算踏上了新西兰陆地,尽管这是片让人惧怕的海岸。

————————————————————

(1) 一链为十分之一海里,合185.2米。